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服务、物流配送、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确保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检测技术成为其研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智能机器人检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测试与评估,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行业标准及用户需求,同时规避潜在风险。
智能机器人检测覆盖从研发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具体适用范围包括:
检测对象涵盖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软件算法、人机交互模块及整体性能指标。
智能机器人检测通常分为以下几类关键项目:
机械结构与运动性能检测 主要评估机器人的机械强度、运动精度、重复定位能力及关节灵活性。例如,工业机器人需满足毫米级定位精度,医疗手术机器人需具备微米级操作稳定性。
电气安全检测 包括绝缘电阻、接地连续性、耐压测试等,确保机器人在高压、潮湿等环境下无漏电风险。例如,服务机器人在公共场所运行时需通过EMC(电磁兼容性)测试。
功能与性能检测 验证机器人的核心功能是否达标,如导航避障能力(激光雷达/SLAM算法测试)、负载能力(最大承载重量测试)、续航时间等。
环境适应性检测 模拟高温、低温、振动、冲击等极端环境,测试机器人能否稳定运行。例如,极地科考机器人需通过-40℃低温启动测试。
软件与信息安全检测 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算法响应速度及数据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或程序崩溃导致的安全事故。
智能机器人检测需依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通用性。主要标准包括:
机械性能检测
电气安全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软件与算法检测
人机交互安全检测
智能机器人检测技术是保障其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核心支撑,贯穿于设计、生产、认证及维护全流程。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复杂化,检测标准与方法将持续迭代,例如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虚拟仿真测试,或结合AI算法优化缺陷识别效率。未来,检测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推动智能机器人向更高可靠性、更低风险的方向发展。
GB 11291.1-201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
GB 11291.2-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GB/T 12643-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词汇
GB/T 12644-2001:工业机器人 特性表示
GB/T 14118-1993:谐波
机器人性能检测系统、抖动测量与分析系统、可靠性试验系统、动力学参数测试系统、伺服电机测试系统、精密减速器测试台、控制器测试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软件、振动测试仪、位移传感器、力矩传感器、视觉系统校准设备、环境模拟试验箱、温度和湿度测试设备、电气安全测试仪、数据采集卡、PLC编程器、教学和编程模拟器、力控制测试装置、视觉和感知测试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