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电池挤压试验报告

电池挤压试验报告

电池挤压试验报告什么单位能做?电池挤压试验方法有哪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为集体所有制的综合性研究所。能够为根据客户提供检测需求,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法,并出具数据严谨的检测报告。.

电池挤压试验技术解析与应用指南

引言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核心组件。然而,电池在极端机械应力下的安全性能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电池挤压试验作为模拟电池遭受外部机械冲击的关键检测手段,能够有效评估电池在受压状态下的抗形变能力、热失控风险及电解液泄漏概率。本文将从试验原理、适用范围、检测项目、标准体系及技术方法等维度,系统解析电池挤压试验的工程价值。

一、检测适用范围

电池挤压试验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1. 动力电池领域: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模组或单体电池,验证其在交通事故中遭受车体挤压时的安全阈值。
  2. 消费电子产品:评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内置电池在意外跌落或重物压迫下的失效临界点。
  3. 储能系统:检验储能电站电池堆在极端环境(如地震、设备倒塌)下的结构完整性。
  4. 电池运输安全认证:为航空、海运等运输场景提供符合UN38.3等国际运输标准的测试数据。

该试验尤其关注高能量密度电池(如三元锂、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验证,已成为电池产品上市前强制检测项目。

二、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1. 抗压强度测试 通过施加垂直于电池极板方向的压力,测量电池壳体破裂或内部短路的临界载荷值。该指标直接反映电池机械结构设计合理性,例如某型号动力电池需承受≥200kN挤压力(相当于2吨重量集中施压)而不发生起火。

  2. 热失控行为监测 在挤压过程中同步采集电池表面温度、电压降及气体释放数据。典型失效模式包括:

  • 温度骤升速率(如≥1°C/s持续10秒)
  • 电压跌落幅度(如从4.2V降至2V以下)
  • 可燃气体(如H₂、CO)浓度变化
  1. 电解液泄漏评估 采用质量损失法计算泄漏量:将试验后电池置于密闭容器24小时,称量质量变化。根据GB/T 31485要求,泄漏量不得超过电池总质量的5%。

  2. 结构变形分析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记录挤压前后电池几何形变量,重点关注极板位移、隔膜褶皱等微观结构变化,这些数据可用于优化电池内部空间布局。

三、标准体系与检测依据

  1. 国家标准
  • 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明确规定了挤压速度(5mm/s)、挤压板形状(半径75mm半圆柱体)及终止条件(变形量达30%或电压下降超过初始值25%)。
  1. 国际标准
  • UL 1642:2020《锂蓄电池安全标准》 要求电池在13kN挤压力下保持10分钟不发生爆炸或起火,特别强调试验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0±5°C。
  • IEC 62660-2:2018《二次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 引入阶梯式加压模式:初始压力为电池重量的100倍,每阶段递增50%直至失效。

四、试验方法与设备配置

  1. 试验流程
  • 预处理阶段:将电池以1C倍率充至100%SOC,静置2小时
  • 设备校准:确保万能试验机的力值误差≤±1%
  • 实施挤压: a. 选择极板垂直方向作为施力轴向 b. 以5mm/s匀速加压至设定阈值 c. 保压10分钟后缓慢卸载
  • 后处理观测:持续监测1小时内的热扩散情况
  1. 关键仪器设备
  • 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精度等级0.5级):配备±500kN力值传感器,支持位移/压力双模式控制
  • 红外热成像仪(分辨率640×480):捕捉电池表面温度场分布,热灵敏度达0.03°C
  •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同步记录电压、内阻、温度等参数,采样频率≥100Hz
  • 防爆试验舱(符合ISO 17840防火标准):配置自动灭火装置及废气处理系统
  1. 失效判据 试验终止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挤压力达到电池自重100倍且持续60秒无异常
  • 监测到明火或电池壳体破裂导致电解液喷射
  • 电压降超过初始值的30%

五、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电池挤压试验正朝着多物理场耦合检测方向发展。例如,部分实验室已引入同步辐射CT技术,可在加压过程中实时观测电池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另有研究机构开发了机械-热-电联合测试平台,能够模拟电池在挤压、针刺等多重应力叠加下的失效机理。

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体系的产业化推进,检测标准也在持续更新。例如,针对固态电解质的高硬度特性,最新修订的SAE J2464:2022标准已将最大挤压力阈值提升至300kN,同时增加了对界面分层现象的评估要求。

结语

电池挤压试验作为动力电池安全体系的重要技术屏障,其科学价值已超越单纯的合规性检测。通过精准获取电池机械失效边界参数,不仅能为产品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更能为事故责任鉴定、保险风险评估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撑。随着测试技术的智能化升级与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该检测方法将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检测标准

GB/T 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 3098.7-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 自挤螺钉

GB/T 3098.11-2002:紧固件机械性能 自钻自攻螺钉

GB/T 3191-2019: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GB/T 3658-2008:软磁材料交流磁性能环形试样的测量方法

GB/T 4100-2015:陶瓷砖

GB/T 4436-2012: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

其中挤压实验主要是模拟电动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动力电池发生形变后的安全性,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常为了便于分析挤压测试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的影响,我们会采用没有注入电解液的干电池,或者将电解液蒸干后进行挤压测试。

检测流程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检测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

3.签署保密协议,支付检测费用;

4.整理实验数据,出具检测报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