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核心组件。然而,电池在极端机械应力下的安全性能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电池挤压试验作为模拟电池遭受外部机械冲击的关键检测手段,能够有效评估电池在受压状态下的抗形变能力、热失控风险及电解液泄漏概率。本文将从试验原理、适用范围、检测项目、标准体系及技术方法等维度,系统解析电池挤压试验的工程价值。
电池挤压试验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该试验尤其关注高能量密度电池(如三元锂、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验证,已成为电池产品上市前强制检测项目。
抗压强度测试 通过施加垂直于电池极板方向的压力,测量电池壳体破裂或内部短路的临界载荷值。该指标直接反映电池机械结构设计合理性,例如某型号动力电池需承受≥200kN挤压力(相当于2吨重量集中施压)而不发生起火。
热失控行为监测 在挤压过程中同步采集电池表面温度、电压降及气体释放数据。典型失效模式包括:
电解液泄漏评估 采用质量损失法计算泄漏量:将试验后电池置于密闭容器24小时,称量质量变化。根据GB/T 31485要求,泄漏量不得超过电池总质量的5%。
结构变形分析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记录挤压前后电池几何形变量,重点关注极板位移、隔膜褶皱等微观结构变化,这些数据可用于优化电池内部空间布局。
当前电池挤压试验正朝着多物理场耦合检测方向发展。例如,部分实验室已引入同步辐射CT技术,可在加压过程中实时观测电池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另有研究机构开发了机械-热-电联合测试平台,能够模拟电池在挤压、针刺等多重应力叠加下的失效机理。
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体系的产业化推进,检测标准也在持续更新。例如,针对固态电解质的高硬度特性,最新修订的SAE J2464:2022标准已将最大挤压力阈值提升至300kN,同时增加了对界面分层现象的评估要求。
电池挤压试验作为动力电池安全体系的重要技术屏障,其科学价值已超越单纯的合规性检测。通过精准获取电池机械失效边界参数,不仅能为产品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更能为事故责任鉴定、保险风险评估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撑。随着测试技术的智能化升级与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该检测方法将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GB/T 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 3098.7-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 自挤螺钉
GB/T 3098.11-2002:紧固件机械性能 自钻自攻螺钉
GB/T 3191-2019: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GB/T 3658-2008:软磁材料交流磁性能环形试样的测量方法
GB/T 4100-2015:陶瓷砖
GB/T 4436-2012: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
其中挤压实验主要是模拟电动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动力电池发生形变后的安全性,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常为了便于分析挤压测试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的影响,我们会采用没有注入电解液的干电池,或者将电解液蒸干后进行挤压测试。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检测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
3.签署保密协议,支付检测费用;
4.整理实验数据,出具检测报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