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建筑材料的不燃性测试是评估材料在高温或火焰作用下的抗燃烧性能的重要手段。随着建筑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建筑材料的不燃性已成为衡量其安全性的核心指标之一。该测试旨在通过模拟火灾场景,量化材料的燃烧特性,从而为建筑设计、消防验收和材料选型提供科学依据。不燃性测试不仅关乎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还能有效降低火灾蔓延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不燃性测试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燃烧性能分级 依据材料在标准火源下的燃烧持续时间、火焰蔓延速度等参数,将材料分为A1(不燃)、A2(难燃)、B1(阻燃)等级别。其中A1级材料需满足无明火、无持续阴燃等严格条件。
热释放速率(HRR) 通过锥形量热仪测量材料燃烧时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该指标直接影响火势发展速度。优质不燃材料的HRR值应低于50kW/m²。
烟密度指数(SDI) 采用烟密度箱测定材料燃烧产生的烟雾浓度,以透光率衰减程度量化烟雾危害。高层建筑用材通常要求SDI≤75。
毒性气体释放 检测CO、HCN等有毒气体的生成量,部分标准要求采用FTIR光谱法进行多组分毒性分析。
GB/T 5464-2023《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材料在750℃恒温条件下的质量损失、持续燃烧时间等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
ISO 1182:2020《建筑制品燃烧性能试验—不燃性试验》 国际通用标准,采用管式电炉测试法,重点评估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ASTM E136-19《建筑材料在750℃垂直管式炉中的行为标准试验方法》 美国材料协会标准,强调材料在测试过程中不得出现持续燃烧或显著变形。
EN 13501-1:2018《建筑制品和构件的火灾分级第1部分:火反应试验数据分级》 欧洲分级体系,将材料划分为A1-F七个等级,包含燃烧滴落物等附加评价指标。
标准测试流程
样品制备 将材料加工为直径45mm、高度50mm的圆柱体,在23℃、50%湿度环境下平衡处理24小时。部分多孔材料需进行表面密封处理。
燃烧试验 将试样置于管式电炉(如ISO 1182专用设备)中,以20℃/min速率升温至750℃并保持20分钟。全程记录试样温度曲线,使用红外热像仪监测表面热分布。
数据采集 通过高精度电子天平(精度0.01g)记录质量损失,采用光栅式火焰探测系统判断是否发生持续燃烧。烟密度测试需配合0.9m³烟密度箱和激光光度计。
核心检测仪器
管式燃烧试验炉 炉膛内径75mm,配备K型热电偶控温系统,温度波动控制在±5℃以内。典型设备如UL94标准燃烧箱的改进型号。
锥形量热仪 依据ISO 5660标准设计,可同步测量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等参数,测试精度达到±3%。
烟气分析系统 包含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化学发光分析仪等模块,可检测12种以上有毒气体成分。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采用高速摄像机(1000fps以上)记录燃烧过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量化火焰蔓延速度和炭化面积。
随着纳米阻燃技术的发展,新型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对传统测试方法提出挑战。现行标准正在逐步引入微型燃烧量热法(MCC)、极限氧指数(LOI)与不燃性测试的关联评价体系。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燃烧过程预测模型开始应用于测试数据的深度分析,显著提升了材料防火性能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系统化的不燃性检测,不仅能筛选出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材料,更能推动材料科学的进步。未来,随着智能传感技术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建筑材料防火性能评价将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SANS 10177-5-2007 建筑物用材料,组件和构件的耐火试验.第5部分:建筑材料在750℃时的不燃性
CNS 15048-2007 建筑材料耐燃性试验法-全尺度燃烧试验法
KS F ISO 11925-2-2004 建筑材料的不燃性试验方法.单一火源直接燃烧
EN ISO 1182-2002 建筑材料着火试验.反应不燃性试验
U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