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工业机器人检测

工业机器人检测

工业机器人检测什么机构可以办理?有哪些检测项目?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作为综合性的科研检测机构,在工业机器人检测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可以依据标准或非标项目对样品进行相关检测测试,为客户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持并出具测试报告。.

工业机器人检测技术概述

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检测是通过系统化的测试与评估手段,验证机器人在运动精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及行业标准。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检测技术已成为机器人研发、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工业机器人检测的适用范围

工业机器人检测主要面向以下场景:

  1. 研发阶段:验证新设计机器人的功能实现与性能达标情况,优化机械结构、控制算法等。
  2. 生产验收:对出厂机器人进行质量把关,确保产品符合合同约定技术指标。
  3. 定期维护:在机器人使用周期内,通过检测评估机械磨损、电气老化等问题,预防故障发生。
  4. 改造升级:针对系统更新或功能扩展后的机器人,重新评估其综合性能。

适用领域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物流分拣、焊接喷涂等典型工业场景,尤其在高精度加工(如半导体封装)和协作机器人应用中,检测要求更为严格。

二、检测项目及技术要点

  1. 运动性能检测

    • 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衡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到达目标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在标准测试路径下进行多循环测量。
    • 路径精度:评估机器人沿预设轨迹运动时的偏差,常见测试包括直线轨迹、圆弧轨迹跟踪能力。
    • 速度与加速度:验证机器人关节轴和末端执行器在动态运动中的响应特性。
  2. 负载能力检测

    • 通过施加额定负载及过载测试,验证机器人机械臂刚性、关节扭矩输出稳定性,同时监测电机温升、减速器磨损等指标。
  3. 安全性能检测

    • 电气安全:包括接地电阻、绝缘电阻、耐压强度等测试,符合GB 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要求。
    • 功能安全:验证紧急停止、碰撞检测、安全限位等保护机制的响应时间和可靠性,需参照ISO 13849-1标准。
  4. 环境适应性检测

    • 模拟高温、低温、振动、粉尘等工况条件,评估机器人运行稳定性和防护等级(IP等级)。
  5. 通信与协同性能

    • 测试机器人控制器与外部设备(如PLC、视觉系统)的数据交互能力,以及多机协同作业时的时序同步精度。

三、检测参考标准体系

  1. ISO 9283:2022 《工业机器人 性能测试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机器人位姿特性、轨迹精度、最小定位时间等核心指标的测试流程,是全球范围内最权威的检测依据。

  2. GB/T 12642-2023 《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中国国家标准,与ISO 9283技术内容基本一致,增加了高低温环境试验等本土化要求。

  3. ISO 10218-1:2020 《工业机器人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本体》 涵盖机械结构安全设计、风险防护措施等强制性规范。

  4. ISO/TS 15066:2016 《协作机器人安全要求》 专门针对人机协作场景,规定了功率限值、接触力阈值等特殊检测项目。

四、检测方法与关键仪器

  1. 激光跟踪仪

    • 原理:利用激光干涉技术实时测量机器人末端反射靶球的空间坐标。
    • 应用:定位精度检测中,可达到±0.005mm的测量精度,典型设备如Leica AT960、API Radian。
    • 流程:在测试空间内布置多个测量点,机器人依次运动至目标位置,记录实际坐标与理论值的偏差。
  2. 动态性能分析系统

    • 组成:包含高帧率工业相机(如Phantom VEO)、反光标记点、数据处理软件。
    • 功能:通过运动捕捉技术分析机器人高速运动时的振动特性,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
  3. 六维力传感器

    • 型号举例:ATI Omega160
    • 用途:安装在机器人末端,实时测量X/Y/Z三轴力与力矩,用于碰撞力检测与负载测试。
  4. 电气安全测试仪

    • 设备要求:符合IEC 61010标准的安规测试仪,如Chroma 19032。
    • 检测项:接地电阻(≤0.1Ω)、耐压测试(1500V/60s无击穿)。
  5. 环境试验箱

    • 参数范围:温度-40℃~150℃,湿度10%~98%RH,支持快速温变(≥5℃/min)。
    • 检测方法:机器人持续运行8小时后,评估定位精度衰减率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五、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4.0的推进,检测技术正呈现智能化、集成化特征。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检测平台可通过仿真模型预判90%以上的潜在缺陷;机器视觉与AI算法的结合,使路径精度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此外,5G传输技术的应用,正推动远程实时检测成为可能,专家系统可在线分析数据并生成检测报告。

结语

工业机器人检测不仅是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更是推动技术迭代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企业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在协作机器人、柔性制造等新兴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未来,随着检测标准持续更新和新型传感技术的突破,工业机器人检测将向更高精度、更广维度发展。

检测标准

GB/T 40014-2021 双臂工业机器人 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GB/T 39561.7-2020 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 第7部分:工业机器人测试与评价

GB/T 39360-2020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性能评估与测试

GB/T 39463-2020 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GB/T 39404-2020 工业机器人控制单元的信息安全通用要求

GB/T 39402-20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重复编程和自动控制,能够完成制造过程中某些操作任务的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装备和系统,它结合制造主机或生产线,可以组成单机或多机自动化系统,在无人参与下,实现搬运、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作业。

检测流程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