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动力电池常规项目测试

动力电池常规项目测试

动力电池常规测试项目有哪些?动力电池测试报告怎么办理?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是拥有CMA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集体所有制的研究所。依据科学严谨的动力电池测试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可以较好的满足客户的各类检测需求。.

动力电池常规项目测试技术解析

简介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已达294.6GWh,同比增长90.7%。在此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检测体系成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常规项目测试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手段,对电池的电气特性、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评估,为产品研发、质量管控和市场准入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的适用范围

该检测体系适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及系统包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覆盖研发验证、生产准入、定期抽检等环节。具体包含:电芯生产企业的新品认证、整车厂商的供应商审核、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查,以及电池梯次利用前的性能评估。根据应用场景差异,乘用车电池侧重高能量密度下的安全测试,商用车电池则需强化振动、冲击等机械性能验证。

检测项目及技术要点

电性能测试

  1. 容量测试:通过标准充放电程序测定电池实际储能量,采用0.5C恒流充电至上限电压后转恒压,放电至截止电压,容量衰减超过10%即判定异常
  2. 内阻测试:使用交流阻抗法(ACIR)和直流内阻法(DCIR)双重验证,前者频率范围设定在1kHz-1MHz,后者通过10s脉冲放电计算电压变化率
  3. 过充/过放测试:模拟滥用工况,以2C电流进行120%SOC过充和0%SOC深度放电,验证电池管理系统(BMS)保护功能的有效性

安全性能测试

  1. 热失控测试:采用局部加热法触发热扩散,要求模组级测试中30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温度采集点布置密度需达到每平方分米1个传感器
  2. 针刺试验:使用φ3mm钨钢针以25mm/s速度穿透电池,要求不起火不爆炸,试验箱需配备高速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同步记录
  3. 外部短路测试:在(25±5)℃环境下,将电池两极经80mΩ电阻短接,持续监测表面温度变化,合格标准为温度不超过150℃

环境适应性测试

  1. 高低温循环:-40℃至85℃范围内进行100次温度冲击,每个极端温度保持2小时,容量保持率应≥90%
  2. 湿热测试:在温度45℃、湿度95%RH环境中存储48小时,恢复后绝缘电阻值需>100MΩ
  3. 低气压测试:模拟海拔5000米环境(约53kPa),验证电池气密性和电解液稳定性

检测标准体系

  1. 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基础安全测试项
  2. 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热扩散防护要求
  3. IEC 62660-1:2018 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国际规范
  4. UN 38.3 针对运输安全的振动、高低温等测试要求
  5. SAE J2464:2009 电动汽车电池滥用测试美国标准

检测方法及仪器配置

  1. 充放电测试系统(如Arbin BT-5HC):电压测量精度±0.05%FS,电流控制精度±0.1%RD,配备多通道并行测试功能
  2. 电池绝热量热仪(THT公司EV+):可模拟绝热环境下热失控过程,升温速率控制精度±0.1℃/min
  3. 三综合试验系统:集合温度(-70150℃)、湿度(2098%RH)、振动(5~2000Hz)的多因素耦合测试
  4. 高速数据采集仪(NI PXIe-1073):采样率不低于1MS/s,同步采集电压、温度、形变等多维度参数
  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检测循环后电极材料微观结构变化,分辨率需达1nm级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路线的发展,检测体系正在向多维度扩展。CTP(Cell to Pack)技术推动着系统级测试方法创新,原位检测技术实现充放电过程的微观观测,数字孪生技术可将测试周期缩短30%以上。未来检测设备将向智能化、高精度方向发展,融合AI算法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失效预警。

动力电池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为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标准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过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多维度的检测体系,不仅有效防范安全风险,更推动了电池技术迭代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测试效率将显著提升,检测成本有望降低20%-30%,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检测标准

GB/T 34015.2-2020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2部分:拆卸要求

GB/T 38698.1-2020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 第1部分:包装运输

GB/T 33598.2-2020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 第2部分:材料回收要求

GB/T 34015-2017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

GB/T 33824-2017 新能源动力电池壳及盖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