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实验之一,主要用于评估化学物质、药品、化妆品或其他外源性物质在单次或短时间内高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通过该试验,研究者能够初步判断受试物的毒性强度、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可能的致死剂量范围,从而为后续的亚急性或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该试验在药物研发、化学品安全评估、环境污染物危害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急性毒性试验的核心目标是确定半数致死剂量(LD₅₀)或最大耐受剂量(MTD),同时观察受试动物在暴露后的行为变化、生理指标异常及病理学改变。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还能帮助制定相关产品的安全使用标准。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场景:
该试验的适用对象通常为健康成年小鼠(如ICR品系或BALB/c品系),因其遗传背景清晰、成本较低且对毒性反应敏感,被广泛用于标准化毒性测试。
半数致死剂量(LD₅₀) LD₅₀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导致50%实验动物死亡的受试物剂量,是衡量急性毒性的核心指标。通过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得出,可直观反映物质的毒性强度。
临床症状观察 包括动物行为学变化(如震颤、嗜睡、呼吸异常)、运动协调性、摄食与饮水情况等。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及损伤程度。
体重与器官重量分析 记录试验前后动物体重变化,解剖后测定肝、肾、脾等主要器官的脏器系数(器官重量与体重比值),评估受试物对代谢及器官功能的潜在影响。
血液生化与组织病理学检查 检测血液中ALT、AST、肌酐等生化指标,结合组织切片观察器官病变(如肝细胞坏死、肾小管损伤),揭示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存活率与恢复期观察 部分试验会延长观察期至14天,以评估动物是否出现延迟毒性反应或自我修复能力。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需遵循国际或国家认可的标准化流程,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试验设计
关键步骤
主要仪器设备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作为毒理学研究的基础工具,其科学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受试物安全性评价的可靠性。随着“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的推广,现代毒性试验逐渐倾向于结合体外模型(如细胞毒性试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减少动物使用并提高预测精度。然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因其直观性与数据完整性,仍在新药研发、化学品监管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通过标准化流程优化与多组学技术整合,该试验将进一步为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GB/T 15670.3-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3部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序贯法
GB/T 15670.6-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6部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GB/T 15670.4-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4部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概率单位法
GB/T 15670.5-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5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GB/T 15670.25-2017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