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雪地胎作为冬季行车安全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在低温、积雪、结冰等复杂路况下的操控稳定性。随着全球冬季交通安全法规的完善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升,专业化的雪地胎检测体系已成为轮胎制造行业的技术制高点。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测试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全面评估雪地胎的综合性能,为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雪地胎性能检测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各类车型的冬季轮胎产品验证,主要面向三类应用场景:1)制造企业的研发验证环节,用于新型胎面配方和花纹结构的性能优化;2)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认证服务,服务于产品市场准入和标准符合性验证;3)终端用户的性能评估需求,为冬季轮胎选购提供数据参考。测试环境模拟范围涵盖-30℃至5℃温度区间,积雪厚度5-30cm,冰面摩擦系数0.1-0.3的典型冬季工况。
通过动力测试平台模拟车辆在压实雪道上的起步工况,测量轮胎切向力与滑移率的动态关系。关键指标包括峰值牵引系数(0.45-0.65)和滑移控制稳定性,反映胎面胶料在低温下的分子链段活动能力及刀槽花纹的排雪效率。
采用惯性测功机系统模拟紧急制动工况,测试从40km/h到完全静止的制动距离。高性能雪地胎要求冰面制动距离≤35m(标准测试条件:-10℃,冰面摩擦系数0.15),重点考察胎面微孔结构对冰面水膜的吸附破除能力。
通过室内转鼓试验台进行连续72小时的高速(80km/h)运行测试,监测胎面温度变化、磨耗量及结构完整性。优质产品应保持胎面温度不超过75℃,磨耗量控制在0.15mm/千公里以内。
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测定橡胶材料在-40℃至0℃温度区间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确保胎面胶在极限低温下保持适度柔韧性(tanδ≥0.3),避免材料脆化导致的抓地力损失。
在标准测试场进行蛇形绕桩和变道测试,通过车载陀螺仪记录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要求横向加速度衰减率≤15%/s,确保积雪路面转向时的操控精准度。
现行检测标准涵盖国际通用规范与区域技术要求:
配备-40℃恒温箱(精度±0.5℃)和自动积雪铺设装置,可精确控制测试环境的温度梯度(2℃/min)和雪层密度(0.35-0.45g/cm³)。关键设备包括:
集成式动力测试系统包含:
采用人工制冰平台(面积≥400㎡)和摩擦系数控制系统:
当前检测技术正向智能化、多物理场耦合方向发展。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测试技术可将实车测试周期缩短40%,多轴振动台架能够同步模拟纵向滑移、横向剪切和垂向冲击复合载荷。毫米波雷达与机器视觉的融合应用,实现了轮胎-雪地界面动态接触的微观观测,为胎面优化提供纳米级精度的设计反馈。
通过构建完整的"材料-结构-性能"检测链条,现代雪地胎测试技术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基础安全性能,更推动着冬季轮胎向智能化、环保化方向演进。随着新能源汽车对低温续航和牵引特性的特殊要求,检测体系正在扩展电驱扭矩特性对雪地胎性能影响的评价维度,这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新焦点。
GB/T 33830-2017 载重汽车轮胎雪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
GB/T 41327-2022 轿车轮胎冰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829-2017 轿车轮胎雪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
CNS 3706-1996 越野及泥雪地用特殊花纹外胎
GB/T 9766.6-2021 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 第6部分: 气门芯试验方法
GB/T 38528-2020 轿车轮胎耐撞击性能评价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
3.签署检测委托书,支付测试费用;
4.整理实验数据,出具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