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空肠弯曲菌检测

空肠弯曲菌检测

空肠弯曲菌检测有哪些参考标准?检测方法有哪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对食品、动物源性食品检测的空肠弯曲菌等项目进行检验测试,一般7-1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空肠弯曲菌检测技术概述

简介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螺旋状细菌,广泛存在于禽类、家畜及野生动物体内,是导致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严重时可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空肠弯曲菌的检测在食品卫生、临床诊断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性显著提升。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并控制空肠弯曲菌污染,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空肠弯曲菌检测的适用范围

空肠弯曲菌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1. 食品安全领域:针对禽肉、生乳、水产品等易受污染食品的卫生监控,确保食品加工链的合规性。
  2. 临床医学:对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诊断,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 环境监测:评估水源、土壤及养殖场环境的污染状况,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4. 科研与质量控制:用于疫苗研发、耐药性研究及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验证。

检测项目及简介

空肠弯曲菌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项目:

  1. 定性检测 通过分离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空肠弯曲菌,适用于食品和临床样本的初步筛查。

  2. 定量检测 测定样品中活菌数量,评估污染程度,常用于风险评估及加工环节的卫生控制。

  3. 耐药性检测 分析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如红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4. 分型与溯源 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或全基因组测序(WGS)对菌株进行分型,追踪污染来源及传播路径。

检测参考标准

空肠弯曲菌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权威标准,主要包括:

  1. ISO 10272-1:2017 《Microbiology of the food chain — Horizontal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Campylobacter spp. — Part 1: Detection method》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及饲料中空肠弯曲菌的定性分析。

  2. 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样本中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流程。

  3. CLSI M45-A3 《Methods for Antimicrobial Dilution and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Infrequently Isolated or Fastidious Bacteria》 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发布的药敏试验指南,适用于空肠弯曲菌的耐药性检测。

检测方法及仪器

空肠弯曲菌的检测技术可分为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法及免疫学方法三大类:

  1. 传统培养法 原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如Bolton肉汤、改良CCDA琼脂)结合微需氧环境(5% O₂、10% CO₂、85% N₂)进行菌株富集与分离。 步骤
  • 前增菌:样品在Bolton肉汤中42℃培养24-48小时。
  • 选择性分离:接种至CCDA琼脂,42℃微需氧培养48小时,观察典型菌落(灰色、湿润、边缘扩散)。
  • 生化鉴定:通过氧化酶试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等确认菌种。 仪器:微需氧培养箱、生化反应管、显微镜。
  1. 分子生物学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原理:针对空肠弯曲菌特异性基因(如hipOceuE)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荧光信号定量检测DNA。
  • 优势: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10² CFU/g)、耗时短(4-6小时)。
  • 仪器:实时荧光PCR仪(如ABI 7500)、核酸提取仪。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 特点:无需复杂设备,可在恒温条件下快速扩增靶基因,适用于现场筛查。
  1. 免疫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原理:利用特异性抗体捕获样本中的空肠弯曲菌抗原,通过酶标二抗显色反应判定结果。
  • 适用场景:大批量样本的快速初筛。
  • 仪器:酶标仪、洗板机。
  1. 质谱技术 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原理:通过细菌蛋白指纹图谱与数据库比对实现快速鉴定。
  • 优势:鉴定时间短(≤1小时)、准确性高。

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空肠弯曲菌检测技术呈现以下发展方向:

  1. 自动化与高通量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如VITEK 2)可同时完成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便携式设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检测装置可实现现场即时检测(POCT)。
  3. 多组学联合应用: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技术提升检测的精准性与溯源能力。

结语

空肠弯曲菌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从传统培养到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段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效率显著提升。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空肠弯曲菌的监测网络将更加高效和全面,为全球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

 

检测标准

 

GB/T 41627-2022动物源空肠弯曲菌检测方法

SN/T 2754.7-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国境口岸空肠弯曲菌感染监测规程

SN/T 3306.12-2017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7部分:空肠弯曲菌

SN/T 3384-2012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12部分:空肠弯曲菌

SN/T3639-2013出口

 

检测流程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用途

 

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

相关部门查验:工商查验,市场监督管控,招投标,申报退税等

协助产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