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农药残留量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作物或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浓度,评估是否超过最大残留限量,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间隔期验证实验:基于田间试验确定农药施用后至收获的安全等待时间,验证农药降解程度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土壤残留检测:分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水平,评估对后续作物生长和土壤健康的影响。
水质污染监测:检测灌溉水、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农药含量,防止水源污染并保障水生生态系统安全。
空气飘移评估:监测农药施用过程中颗粒物飘移范围,分析对非目标区域和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
作物生长影响研究:评估不同间隔期下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施用策略。
微生物活性检测: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变化,评估农药对土壤生态功能的长期效应。
农药降解动力学分析:研究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和路径,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残留变化。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于残留数据计算健康风险指数,评估消费者暴露于农药的潜在危害。
环境归宿研究:追踪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最终归宿,全面了解其生态影响。
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食作物,需严格检测农药残留以确保食用安全。
蔬菜类产品:如叶菜、根茎类和果菜,易吸收农药,检测间隔期对残留控制至关重要。
水果类农产品:包括苹果、葡萄和柑橘等,采摘前间隔期影响残留水平和市场准入。
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和烟草,农药使用频繁,需监测间隔期以维持产品质量。
土壤样本:代表农田土壤环境,检测农药残留和降解情况,评估土壤健康。
水环境样本: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监测农药污染以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空气样本:收集施药区域大气颗粒物,分析农药飘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加工农产品:如果汁、面粉和食用油,检测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变化和安全性。
有机农产品:验证无化学农药残留,符合有机认证标准,确保消费者信任。
饲料作物:如苜蓿和青贮玉米,检测残留以避免通过食物链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ISO 17075:2017《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采样、提取和测定程序,确保检测结果可比性和准确性。
GB/T 5009.199-2003《食品中农药残留测定》:中国国家标准提供了农药残留分析的通用方法,包括色谱技术应用和限量符合性评估。
Codex Alimentarius CAC/GL 50-2014《农药残留分析指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指导农药残留检测的验证和数据处理流程。
EPA Method 8081B《有机氯农药检测》:美国环境保护署方法,用于环境样本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支持间隔期研究。
GB 2763-2021《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值,作为间隔期评估的依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分离和鉴定功能,用于高灵敏度检测复杂样本中的农药残留,提供精确的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适用于热不稳定农药的分离和测定,在间隔期研究中用于残留代谢物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吸光度测量农药浓度,用于快速筛查样本中的残留水平,支持田间监测。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金属类农药残留,如含砷或汞化合物,确保环境样本的安全性评估。
自动采样器:用于收集空气、水和土壤样本,确保采样过程标准化和代表性,减少人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