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连接建立与释放性能检测:评估负载均衡设备在高压下处理TCP/UDP连接建立与拆除的速率及成功率,确保其不会成为网络瓶颈。
动态调度算法有效性检测:验证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最短响应时间等算法是否能按预设策略正确分配流量至后端服务器节点。
会话保持一致性检测:测试基于IP、Cookie等机制的会话保持功能能否在指定超时时间内将同一用户请求持续导向同一服务器。
故障切换时间检测:测量后端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检测故障并将流量无缝迁移至健康节点所耗费的总时间,通常要求毫秒级。
吞吐量性能检测:确定设备在不同大小数据包和并发连接数条件下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转发速率,衡量其整体处理能力。
协议兼容性检测:检验设备对HTTP、HTTPS、FTP、DNS、TCP、UDP等多种应用层及传输层协议的支持程度与处理正确性。
安全策略一致性检测:验证访问控制列表、DDoS防护等安全策略在流量经由负载均衡设备分发后是否仍能正确执行。
性能衰减检测:监测设备在长时间持续高负载压力下,其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是否出现显著下降。
资源利用率监测:检测设备在运行时的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网络端口利用率等资源指标,评估其工作状态与潜在瓶颈。
健康检查机制有效性检测:验证设备主动探测后端服务器服务端口与应用状态的能力,以及能否根据预设条件准确判断节点状态。
网络应用交付控制器:用于优化和加速Web应用访问的专用硬件或软件设备,需检测其负载均衡、缓存、压缩等综合功能。
服务器负载均衡器:部署于服务器群集前端的网络设备,用于将访问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以提升处理能力与可靠性。
云负载均衡服务: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托管式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需检测其弹性扩展、跨可用区容灾及API集成能力。
全局负载均衡设备:用于在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之间进行流量调度,需检测其基于地理位置的DNS解析和智能路由能力。
链路负载均衡设备:部署于网络出口,用于将出站流量智能分发到多条运营商链路上,需检测其链路健康监测与选路策略。
虚拟化环境负载均衡器:运行于虚拟化平台或容器环境中的软件负载均衡实例,需检测其与虚拟网络的集成性与性能开销。
防火墙负载均衡集群:由多台防火墙以集群模式组成的高可用安全系统,需检测会话同步状态与流量分发一致性。
视频流媒体分发系统:用于分发直播与点播视频流的负载均衡系统,需检测其对持久连接、大流量传输的支撑能力。
数据库读写分离中间件:用于将数据库读写操作分发到不同节点的软件,需检测其SQL解析、事务一致性保持能力。
多WAN口企业级路由器:具备多广域网出口的企业网关设备,其内置的负载均衡功能需检测链路带宽叠加与策略路由有效性。
RFC 7928《负载均衡器性能测试术语》:定义了负载均衡器性能测试中常用的术语、指标和测试拓扑,为测试提供基础框架。
RFC 7414《负载均衡器行为测试》:概述了测试负载均衡器连接处理、状态同步和故障转移等核心行为的方法与期望。
ISO/IEC 29125:2017《信息技术 虚拟化网络设备测试框架》:提供了测试虚拟化网络设备(含vLB)性能与功能的一般性方法。
YD/T 4035-2022《云服务 SLA 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对云服务(含负载均衡)的可用性、性能等提出了基本要求。
GB/T 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 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为软件产品质量评价提供指南,其性能效率模型适用于负载均衡软件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仪:能够模拟生成数百万级网络连接与混合流量模型的高精度仪器,用于施加可控负载并测量设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协议分析仪:捕获并深度解码通过网络链路的各类数据包,用于验证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的正确性及会话保持机制的有效性。
应用流量生成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HTTP、HTTPS、FTP等应用层协议行为与流量模式,用于测试设备在应用层面的处理性能与兼容性。
高精度时间同步器为测试系统中的所有设备提供纳秒级精度的时间同步信号,确保在测量故障切换时间等指标时的时间戳准确性。
资源监控系统:通过SNMP、IPMI或API等方式持续采集被测设备的CPU、内存、端口流量等资源利用率数据,用于性能分析与瓶颈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