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酶活性测定:通过底物反应速率测量植物蛋白中酶的催化效率,评估其生物活性水平,确保在食品和医药应用中的有效性。
溶解度测试:测定植物蛋白在水或缓冲液中的溶解程度,反映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能,影响最终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乳化性测定:评估植物蛋白在油水界面的乳化能力,衡量其作为乳化剂的性能,确保在饮料和酱料中的均匀混合。
起泡性测试:测量植物蛋白形成和稳定泡沫的能力,评估其在烘焙和甜点中的功能性,影响产品体积和口感。
凝胶强度测定:通过力学测试评估植物蛋白形成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反映其在肉制品替代品中的结构支撑性能。
热稳定性测试:检测植物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变性程度,评估其在烹饪和灭菌条件下的耐受性,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
pH稳定性测试:测量植物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的结构变化,评估其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的功能保持能力。
粘度测定:通过流变学方法评估植物蛋白溶液的粘稠度,反映其在酱汁和饮料中的流动性和增稠效果。
水分含量测定:精确测量植物蛋白样品中的水分比例,确保其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霉变或结块。
蛋白质含量测定:使用化学方法定量分析植物蛋白的总蛋白水平,作为基础指标评估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纯度。
氨基酸组成分析:测定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评估其营养均衡性,确保在膳食补充剂中的应用效果。
抗氧化活性测定: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估植物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反映其在保健品中的健康益处和保质期延长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植物肉和饮料中,检测其溶解性和乳化性以确保产品质地均匀和营养保留。
小麦蛋白:用于烘焙食品和面制品,检测其凝胶强度和起泡性以优化面团弹性和成品口感。
豌豆蛋白:常见于营养补充剂和乳制品替代品,检测其酶活性和热稳定性以确保消化吸收率和加工耐受性。
大米蛋白:应用于婴儿配方和特殊膳食,检测其氨基酸组成和溶解度以保障低过敏性和高营养值。
玉米蛋白:用于饲料和工业胶粘剂,检测其粘度和pH稳定性以维持产品粘合力和环境适应性。
植物蛋白饮料:包括豆奶和坚果奶,检测其乳化性和抗氧化活性以确保口感顺滑和保质期延长。
植物肉制品:如素肉汉堡和香肠,检测其凝胶强度和热稳定性以模拟肉类质地和烹饪性能。
营养补充剂:包含蛋白粉和能量棒,检测其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验证营养标签准确性。
烘焙食品:如面包和蛋糕,检测其起泡性和水分含量以优化发酵过程和成品湿度控制。
乳制品替代品:如植物奶酪和酸奶,检测其乳化性和pH稳定性以确保质地细腻和风味一致性。
饲料添加剂:用于动物饲料配方,检测其酶活性和溶解度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和动物生长效率。
生物制药原料:应用于药物载体和疫苗辅料,检测其纯度和抗氧化活性以确保安全性和疗效。
ISO 5509:2000《植物蛋白制品》:规定了植物蛋白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包括溶解度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确保国际一致性。
ASTM D5554-15《植物蛋白乳化性标准测试方法》:详细描述了乳化性评估的实验步骤和判定标准,适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质量控制。
GB/T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明确了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凯氏定氮法,用于营养标签验证。
GB 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规定了氨基酸组成的色谱分析方法,评估植物蛋白的营养均衡性。
ISO 6658:2017《感官分析》:涉及植物蛋白产品的感官评估标准,补充功能性检测,确保应用性能。
ASTM E2694-16《抗氧化活性测定》:提供了自由基清除实验的标准化流程,用于评估植物蛋白的健康益处。
GB/T 20388-2016《植物蛋白热稳定性测试方法》:中国标准,定义了加热条件下的变性评估,确保加工耐受性。
ISO 21572:2019《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涵盖了酶活性和凝胶强度等多项检测,适用于全球食品供应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蛋白质浓度和酶活性,用于定量分析植物蛋白的生物活性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植物蛋白中的氨基酸和肽段,评估其组成和纯度,确保营养标签的准确性。
离心机:通过高速旋转分离样品中的固液成分,用于溶解度测试和乳化性评估,确保数据可靠性。
pH计:精确测量溶液的酸碱度,用于pH稳定性测试,评估植物蛋白在不同环境中的功能保持能力。
粘度计:测定植物蛋白溶液的流动阻力,用于粘度测定,反映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增稠效果和产品质地。
酶标仪:通过微孔板读取酶反应信号,用于酶活性测定和抗氧化活性测试,提高高通量检测效率。
恒温水浴锅:提供稳定温度环境,用于热稳定性测试,模拟加工条件以评估植物蛋白的变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