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唾液pH值耐受性测试:通过模拟人体唾液pH范围(6.2-7.6),评估白棉布手套材料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防止pH变化导致材料降解或强度下降,确保检测结果反映实际使用条件。
唾液酶活性影响测试:检测唾液中的淀粉酶、溶菌酶等酶类对白棉布纤维的催化作用,分析酶活性引起的材料分解或变色现象,评估手套在长期接触唾液后的生物相容性。
唾液渗透性测试:测量唾液模拟液透过白棉布手套材料的速率和程度,评估材料孔隙率对唾液吸收的影响,防止渗透导致内部污染或材料软化。
材料强度变化测试:在唾液浸泡后,测定白棉布手套的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变化,分析唾液成分对纤维结构的破坏程度,确保材料在反复使用中保持机械性能。
颜色牢度测试:评估唾液接触后白棉布手套的颜色稳定性,检测染料迁移或褪色现象,防止唾液成分引起外观变化影响产品美观与安全。
唾液残留物检测:分析唾液模拟液在手套表面的残留量,评估材料吸附性及清洁难度,确保残留物不会滋生细菌或引发过敏反应。
微生物生长测试:在唾液环境下培养细菌或真菌,观察白棉布手套表面的微生物繁殖情况,评估材料抗菌性能及卫生风险。
唾液腐蚀性评估:检测唾液中的离子成分对白棉布纤维的腐蚀作用,分析材料表面变化如起毛或脆化,预测手套使用寿命。
手套变形分析:测量唾液浸泡后手套的尺寸变化和形状稳定性,评估材料收缩或膨胀程度,防止变形影响佩戴舒适度。
唾液吸收率测量:量化白棉布手套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唾液模拟液的体积,评估材料亲水性及干燥性能,确保快速吸收不影响使用功能。
纯棉白手套:采用100%棉纤维编织而成的手套,常用于医疗或实验室环境,需评估唾液接触后纤维强度保持性,防止材料降解引发安全隐患。
混纺白手套:棉与合成纤维混合制成的手套,适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检测唾液对混合材料的协同影响,确保不同纤维成分的耐久性一致。
医疗用手套:专为医护人员设计的白棉布手套,需测试唾液中的病原体隔离效果,评估材料在体液环境下的防护性能。
食品处理手套:用于厨房或食品包装的白棉布手套,检测唾液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确保材料不释放有害物质污染食物。
儿童用手套:针对儿童设计的轻薄白棉布手套,评估唾液接触后的材料柔软度变化,防止硬度过高造成皮肤不适。
工业用手套:在机械操作中使用的白棉布手套,测试唾液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确保在油污环境中仍能保持防护功能。
一次性手套:单次使用的白棉布手套,检测唾液渗透后的材料完整性,评估短期接触下的安全阈值。
可重复使用手套:经多次清洗的白棉布手套,评估唾液反复接触后的材料老化程度,预测使用寿命和重复使用安全性。
不同厚度手套:从薄型到厚型的白棉布手套系列,检测唾液对厚度变化的敏感性,评估不同厚度下的唾液阻隔效果。
不同编织密度手套:高密度或低密度编织的白棉布手套,分析唾液在孔隙中的分布情况,评估编织结构对唾液吸收的控制能力。
ISO 10993-10:20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国际标准规定唾液模拟液制备方法及生物相容性测试流程,适用于评估白棉布手套材料的刺激性风险。
GB/T 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国家标准明确唾液环境下材料皮肤接触测试要求,用于检测手套的致敏性和腐蚀性。
ASTM F2100-2021《医用口罩材料性能标准规范》:美国材料标准涵盖唾液阻隔性能测试方法,可扩展应用于白棉布手套的唾液渗透评估。
ISO 20743:2021《纺织品 抗菌活性的测定》:国际标准规定微生物生长测试程序,用于分析唾液环境中白棉布手套的抗菌性能。
GB/T 20944.3-2008《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国家标准提供唾液残留物和微生物检测方法,确保手套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pH计:具备高精度电极(测量范围0-14,精度±0.01)的通用仪器,用于检测唾液模拟液的pH值,确保测试环境符合标准要求,控制唾液pH值耐受性测试的准确性。
分光光度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波长范围190-1100nm)的分析仪器,测量唾液酶活性引起的材料吸光度变化,评估酶影响测试中的颜色或成分变化。
恒温恒湿箱:控制温度(范围-10°C至100°C)和湿度(范围10%至98%RH)的环境模拟设备,维持唾液测试条件的稳定性,用于材料强度变化和微生物生长测试。
拉力试验机:配备力值传感器(精度±0.5N)的通用设备,施加拉伸或撕裂力于唾液浸泡后的手套样品,测量材料强度变化,支持变形分析和强度评估。
显微镜:具备高倍镜头(放大倍数40-1000X)的观察仪器,检查唾液接触后白棉布纤维的表面结构,用于渗透性测试和腐蚀性评估中的微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