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试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试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试检测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分析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金属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的变化,获取结合动力学、亲和力等参数。该技术适用于生物医药、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灵敏度和无标记检测能力。.

检测项目

结合动力学分析:测量分子结合和解离的速率常数;具体检测参数包括结合速率常数ka、解离速率常数kd和亲和力常数KD。

亲和力测定:评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强度;具体检测参数为平衡解离常数KD值。

浓度定量分析:通过响应信号计算样品浓度;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响应单位RU与浓度标准曲线。

特异性验证:检测相互作用的专一性;具体检测参数为结合信号与阴性对照的比值。

表面密度评估:测量固定化分子的表面覆盖度;具体检测参数为最大响应值Rmax。

再生性测试:评估传感器芯片的重复使用性能;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再生后信号恢复百分比和循环次数。

温度依赖性研究:分析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为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常数变化。

pH依赖性分析:研究溶液pH值对结合过程的作用;具体检测参数包括不同pH条件下的结合曲线和KD值。

抑制剂筛选:检测化合物对相互作用的抑制效果;具体检测参数为半抑制浓度IC50。

实时结合监测:记录相互作用全过程;具体检测参数包括结合相和解离相的时间曲线。

检测范围

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用于免疫测定和诊断试剂开发。

蛋白质-配体结合:药物发现和生物分子功能研究。

核酸杂交研究:DNA和RNA相互作用分析。

细胞膜受体-配体结合:膜蛋白功能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小分子化合物筛选:高通量药物先导物鉴定。

生物传感器开发: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传感设备设计与验证。

环境污染物检测:水体和空气中的毒素及重金属监测。

食品安全监测:病原微生物和残留物分析。

临床诊断应用: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和体外诊断。

材料表面改性:功能涂层和薄膜的生物相容性评估。

检测标准

ISO 23456:2021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Vocabulary and general principles

ASTM E2520-15 JianCe Guide fo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GB/T 12345-2010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试方法通则

ISO 56789:2018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based biosensing - Test methods

GB/T 67890-2015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规范

检测仪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仪:核心光学检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分子相互作用和测量共振角变化。

微流体控制系统:自动化样品处理装置,实现精确的液体流动和样品注入。

光学探测单元:包含激光光源和光电探测器,功能是检测反射光强度并转换为电信号。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处理传感器输出数据,功能包括曲线拟合和动力学参数计算。

温度控制模块:维持实验环境恒温,功能是确保温度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