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纤维取向度:评估增强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列方向对轴承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或偏振光显微镜测量,纤维体积分数测量误差≤2%,取向角分布统计精度±0.5°。
树脂基体交联密度:表征树脂固化程度,影响轴承耐温性与耐化学性。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分子量分布范围10³-10⁶g/mol,分子量测量误差±1.5%。
界面结合强度:反映纤维与树脂间的粘结质量,直接关系轴承抗分层能力。通过微拉伸测试(Microbond Test)测定,单丝拉伸载荷范围0.1-50N,测试精度±0.01N,断裂模式可分类记录。
孔隙率:内部孔隙会降低轴承承载能力与疲劳寿命。采用压汞法(MIP)检测,孔径范围0.003-100μm,孔隙率测量精度±0.5%,可统计孔径分布直方图。
疲劳寿命:评估轴承在循环载荷下的失效特性。使用伺服液压疲劳试验机,循环次数10⁴-10⁷次,载荷幅值5-50MPa,频率范围1-20Hz,记录失效循环次数及裂纹起始位置。
磨损率:衡量轴承在摩擦副中的材料损耗程度。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环-块或球-盘模式)测试,线磨损率测量精度±1×10⁻⁷mm³/N·m,可同步监测摩擦系数变化。
硬度分布:反映材料表面至内部的软硬程度,影响轴承抗刮擦性能。采用邵氏D型或维氏硬度计,测试点间距≤2mm,单点测量误差±0.5HD(邵氏)或±1HV(维氏)。
拉伸强度:复合材料抵抗轴向拉伸破坏的能力。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拉伸速率2-5mm/min,试样标距25mm,强度测量精度±1%,应变测量精度±0.01%。
压缩永久变形:长期受压后尺寸恢复能力,影响轴承安装配合精度。按标准试样尺寸(φ10×2mm),在121℃下压缩50%,保持72h后测量变形量,精度±0.01mm。
耐化学腐蚀性:评估轴承在油类、溶剂等介质中的性能保持能力。采用盐雾试验箱(中性盐雾NSS或循环腐蚀CASS),试验周期24-1000h,腐蚀等级按标准图谱评定。
芳纶纤维增强环氧轴承:以芳纶纤维(如Kevlar)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适用于高承载、低蠕变的旋转支撑场景。
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轴承: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用于低速重载或往复运动场合。
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轴承:碳纤维(CF)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耐温可达250℃,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精密轴承。
玄武岩纤维增强乙烯基酯轴承:玄武岩纤维与乙烯基酯树脂复合,耐腐蚀性强,用于化工设备中的耐腐蚀轴承。
芳纶/丁腈橡胶层压轴承:芳纶布与丁腈橡胶层压而成,兼具高承载与弹性,适用于冲击载荷工况。
玻璃纤维/硅橡胶密封轴承:玻璃纤维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耐高低温(-60℃至250℃),用于密封旋转部件。
碳纳米管改性聚酰亚胺自润滑轴承:添加碳纳米管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面具有自润滑性,减少摩擦磨损。
PBO纤维增强酚醛树脂轴承:PBO(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增强酚醛树脂,高温下强度保持性好,用于航空发动机辅助轴承。
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轴承:氧化铝或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合金,轻质高导热,适用于高速轻载轴承。
连续玄武岩纤维/聚丙烯复合轴承:连续玄武岩纤维与聚丙烯复合,成本低且可回收,用于普通机械传动轴承。
ASTM D3479/D3479M-2016: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规定单向及多向层合板的拉伸测试步骤与数据处理。
ISO 527-4:2011: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明确纤维方向对拉伸性能测试的影响及试样制备要求。
GB/T 3354-2014: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规定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条件、试样尺寸及结果计算。
ASTM D790-2017:塑料 弯曲性能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塑料的弯曲强度与模量测试,包括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两种模式。
ISO 178:2019: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规定塑料弯曲性能的测试方法,涵盖试样尺寸、加载速率及结果表示。
GB/T 9341-2008: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明确塑料弯曲试验的试样、试验设备及结果计算方法,适用于热塑性及热固性塑料。
ASTM D695-2015:塑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规定塑料压缩强度、模量及屈服点的测试步骤,适用于刚性塑料。
ISO 604:2002: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明确塑料压缩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试样尺寸、加载速率及数据处理。
GB/T 1041-2008: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规定塑料压缩试验的试样、试验设备及结果计算,适用于热塑性塑料。
ASTM D4365-2016: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面内剪切性能试验方法,采用V型缺口梁试样,测定面内剪切强度与模量。
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引伸计、环境箱及多模式加载附件,用于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载荷范围0-500kN,位移精度±0.5%,温度控制范围-70℃至300℃。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采用热机械分析(TMA)模式,测试温度范围-150℃至600℃,频率范围0.01-100Hz,用于测量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配备能谱仪(EDS),二次电子分辨率≤3nm,背散射电子分辨率≤5nm,可观察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如纤维分散状态、界面裂纹)及元素成分分布。
接触角测量仪:采用座滴法与悬滴法,测量范围0-180°,精度±0.1°,用于表征轴承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如水、油接触角),评估其耐污与自清洁能力。
疲劳试验机:配置伺服液压作动器与应变控制模块,频率范围1-50Hz,载荷精度±1%,支持拉-压疲劳、弯-扭疲劳等多模式测试,可实时监测试样应变与裂纹扩展。
压汞孔隙率仪:采用高压汞注入法,孔径测量范围0.003-100μm,压力范围1-60000psi,用于分析复合材料内部孔隙的三维分布及体积分数,为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