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抗冲击性能:评估板壳在动态载荷下的防护能力,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测定。具体参数:冲击能量范围50-500J,锤体质量2-20kg,下落高度0.5-2m,记录冲击后板壳穿孔直径、背面凸起高度及能量吸收效率。
能量吸收效率:衡量材料在冲击过程中耗散能量的能力,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积分计算。具体参数:测试应变率10²-10⁴s⁻¹,采样频率100kHz,计算冲击能量中转化为塑性变形、裂纹扩展等不可逆过程的比例。
层间剪切强度:反映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结合性能,采用短梁剪切试验测试。具体参数:试样尺寸25×12.7×1.6mm,加载速率2-5mm/min,测试结果以破坏时的最大载荷除以剪切面积(MPa)表示。
密度:确定材料的质量特性,影响轻量化设计及防护性能平衡。具体参数:测试方法为阿基米德法,精度0.01g/cm³,测试温度23±2℃,湿度50±5%RH。
布氏硬度:表征材料表面抗压痕能力,间接反映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具体参数:压头直径10mm,试验力3000kgf,保持时间15s,硬度值取平均压痕直径计算(HBW)。
耐候性能:评估长期环境暴露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包括紫外老化、湿热循环等。具体参数:紫外老化测试条件为UVA-340灯源,辐照度0.89W/m²,周期24h(光照16h+冷凝8h),持续500h;湿热测试条件为温度85℃,相对湿度85%,持续1000h。
阻燃性能:测定材料在接触火源时的燃烧特性,防止火灾蔓延。具体参数:氧指数测试按GB/T 2451,判定标准为LOI≥28%;垂直燃烧测试按GB/T 18380,要求余焰时间≤10s,阴燃时间≤30s。
疲劳性能:评估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耐久性,预测使用寿命。具体参数:拉-拉疲劳测试频率5-10Hz,应力比R=0.1,最大应力水平为静态强度的60%-80%,循环次数≥10⁶次,记录断裂时的循环次数及裂纹起始位置。
厚度均匀性:保证板壳整体防护性能的一致性,避免局部薄弱区域。具体参数: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点间距≤20mm,厚度偏差≤标称厚度的±5%(标称厚度≤5mm)或±3%(标称厚度>5mm)。
纤维排布均匀性:影响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能,需检测纤维方向及分布偏差。具体参数: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辨率≤5μm,分析纤维体积分数偏差≤±2%,角度偏差≤±3°(目标角度0°、±45°、90°)。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板壳:以芳纶纤维(如Kevlar)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的轻质高强防护材料,应用于单兵头盔、装甲车辆内壁防护。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壳:UHMWPE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抗冲击性,用于无人机防护外壳、防爆盾牌。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板壳: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成本较低,适用于普通防护装备、工业设备防护罩。
陶瓷/树脂复合防护板壳:氧化铝、碳化硅等陶瓷颗粒与树脂结合,兼具高硬度和吸能特性,用于防弹插板、车载防护模块。
装甲车辆用轻质防护板壳:针对轮式/履带式装甲车辆设计的复合板壳,需满足抗破片、抗轻武器攻击及重量限制要求。
单兵防护装备用板壳:集成于战术背心、护膝等单兵装备的防护组件,强调便携性与防护性能的平衡。
无人机机身防护板壳:安装于无人机机身的轻质板壳,需兼顾抗冲击与气动外形要求,保护内部电子设备。
舰船甲板防护板壳:用于舰船甲板的抗爆、抗冲击防护层,需耐海水腐蚀并承受爆炸冲击波。
防爆设施用复合板壳:银行、重要场所防爆墙/柜的防护板壳,需抵御爆炸碎片及冲击波,满足防火要求。
精密仪器防护外壳:保护精密测量设备、医疗仪器的复合板壳,需同时具备防冲击、防振动及电磁屏蔽功能。
ASTM D3763-10: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标准方法,规定落锤冲击试验的设备、试样及结果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