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时间同步误差:检测同步设备相对于基准时间源的时间偏差,评估其守时与授时精度。具体参数包括绝对误差(≤1μs)、相对误差(≤0.5μs)、短期漂移(0.1μs/min)。
频率偏差:测量设备输出频率与标称频率的偏离程度,考察频率稳定性能。具体参数包括频率误差(≤0.001Hz@50Hz)、日波动(≤0.01Hz)、周波动(≤0.02Hz)。
相位差:分析同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偏移,评估多节点间的同步一致性。具体参数包括工频相位误差(≤5°)、谐波相位差(≤10°@10次谐波)、暂态相位跳变(≤3°)。
谐波影响:检测电网谐波对同步信号精度的干扰程度,验证设备的抗谐波干扰能力。具体参数包括谐波含量(THD≤8%)、各次谐波相位偏移(≤2°@5次谐波)、总谐波失真度(≤1.5%)。
温度漂移:在温变环境下测试同步设备的时间/频率特性变化,评估温度敏感性。具体参数包括温度系数(≤0.1ppm/℃)、温漂速率(≤0.05μs/℃·min)、极端温度适应性(-40℃~+85℃)。
电压波动干扰:模拟电网电压波动场景,检测同步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具体参数包括电压波动范围(±20%Un)、电压骤升/骤降恢复时间(≤100ms)、共模干扰抑制比(≥80dB)。
长期稳定性:通过长时间连续运行测试,评估同步设备的性能衰减速率。具体参数包括年漂移量(≤1ms)、月漂移量(≤0.1ms)、5年累积误差(≤5ms)。
多源同步一致性:验证设备在多时间源(如GPS/北斗/北斗三号)切换时的同步一致性。具体参数包括切换时间(≤50ms)、切换后误差(≤2μs)、多源偏差(≤1μs)。
通信延迟影响:测量同步信号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延迟,评估网络时延对同步精度的影响。具体参数包括单向延迟(≤10ms)、抖动(≤1ms)、丢包率(≤0.1%)。
抗干扰能力:通过注入电磁干扰信号,检测同步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具体参数包括电快速瞬变脉冲群(±4kV/5kHz)、浪涌(±2kV/10/700μs)、射频干扰(10V/m@2GHz)。
同步时钟设备:包括GPS/北斗授时模块、铷原子钟、恒温晶振等,用于为电力系统提供统一时间基准。
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如线路保护、母线保护装置,需高精度时间同步以实现故障测距与协同动作。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涵盖监控主机、测控单元等设备,依赖同步信号完成数据采集与联锁控制。
新能源并网逆变器:用于光伏、风电并网,需与电网同步以保障电能质量与并网稳定性。
远动终端设备(RTU):实现变电站与调度主站的远程监控,同步精度影响遥测、遥信数据的时效性。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基于同步时钟采集电网相量数据,是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核心设备。
电网调度主站系统:包括能量管理系统(EMS)、广域同步系统,需高精度时间同步以支持实时分析与决策。
储能系统控制器:管理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同步信号影响多机协调与功率分配精度。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如DTU、FTU,用于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恢复,同步性能关系故障处理效率。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控制单元:调节直流输电功率,同步精度直接影响换流阀触发角控制准确性。
IEEE C37.118.1-2011: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性能与测试方法,规定相量测量精度、时间同步要求。
IEC 61850-9-2:2011: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规范合并单元采样值传输的时间同步要求。
ITU-T G.8275.1-2014:时间敏感网络(TSN)的同步协议,适用于工业以太网的亚微秒级同步。
GB/T 26862-2011:电力系统同步时钟技术要求,明确各类同步设备的时间误差、频率偏差等指标。
GB/T 36547-2018: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时间同步系统的组成、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33592-2017:智能变电站同步对时系统技术规范,针对智能变电站的时间同步系统提出具体要求。
DL/T 1402-2015:厂站端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技术条件,规定厂站侧PMU的功能、性能及试验方法。
IEC 60044-8:2002:电子式互感器,涉及合并单元与保护测控装置间同步采样的时间要求。
IEEE 1588-2019:精确时间协议(PTP),用于网络化设备的亚微秒级时间同步测试与验证。
GB/T 15972.40-201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涉及光纤色散对同步信号传输延迟的影响测试。
高精度时间间隔计数器:采用恒温晶振或铷钟作为基准源,用于测量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在本检测中,可精确测量同步设备与基准源的时间同步误差,支持纳秒级分辨率。
数字相位比较仪:通过比较两路信号的相位差,输出相位超前/滞后时间及相位变化率。本检测中用于分析同步信号的相位偏差,支持工频及谐波频率的相位测量。
频谱分析仪:对输入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显示各频率分量的幅度与相位。本检测中用于检测电网谐波含量及各次谐波对同步信号的干扰程度。
恒温槽: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40℃~+85℃),模拟极端温变场景。本检测中用于测试同步设备的温度漂移特性,评估温度对其时间/频率精度的影响。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分析信号传输延迟与损耗。本检测中用于评估通信网络(如以太网、光纤)对同步信号的延迟影响,支持网络时延与抖动的精确测量。
多通道数据采集装置:同步采集多路时间、频率、相位信号,支持高速数据存储与分析。本检测中用于同步记录同步设备的时间误差、频率偏差及环境参数(温度、电压),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
电磁干扰发生器:生成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射频干扰等信号,注入被测设备。本检测中用于模拟电网中的电磁干扰环境,评估同步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频率标准源:提供高稳定度的基准频率信号(如1PPS、10MHz),作为同步精度检测的参考源。本检测中用于校准被测设备的频率输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溯源性。
同步时钟测试平台:集成GPS/北斗接收机、时间间隔计数器、相位比较仪等功能模块,支持多类型同步设备的综合测试。本检测中用于模拟电网同步场景,完成时间同步误差、多源切换一致性等核心指标的检测。
高稳晶振测试系统:通过频率计数器与温控装置,测量晶振在不同温度下的频率稳定度。本检测中用于评估恒温晶振、温补晶振的长期稳定性,支持年漂移量、月漂移量等参数的测试。
高压差分探头:用于测量高压环境下的同步信号传输延迟,隔离被测设备与测量仪器的高压风险。本检测中用于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控制单元等强电磁干扰场景的同步信号测量,保障检测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