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电蚀坑深度测量:通过非接触或接触式方法获取坑体垂直深度,反映腐蚀损伤程度。检测参数:测量范围0.1μm~10mm,分辨率0.1μm,精度±0.5%。
电蚀坑宽度测量:量化坑体水平方向最大尺寸,辅助判断腐蚀扩展趋势。检测参数:测量范围10μm~5mm,分辨率5μm,精度±1%。
电蚀坑形态分类:基于三维形貌数据区分点蚀、坑蚀等腐蚀类型。检测参数:支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10类以上形态识别,形状误差≤5%。
电蚀坑分布密度:计算单位面积内坑体数量,评估腐蚀均匀性。检测参数:统计精度±2%,适用面积范围1cm²~1m²。
电蚀腐蚀速率:通过重量损失或深度变化计算单位时间腐蚀程度。检测参数:测量范围0.01mm/a~10mm/a,精度±5%。
表面粗糙度关联分析:测量坑体周围表面粗糙度变化,分析腐蚀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检测参数:Ra测量范围0.02μm~10μm,分辨率0.01μm。
三维形貌数据采集:获取坑体及周围区域的三维坐标信息,构建表面形貌模型。检测参数:采样间隔0.1μm~10μm,数据点密度≥100点/mm²。
横截面轮廓测量:通过截面切片法获取坑体纵向深度及侧壁角度。检测参数:测量长度100μm~5mm,角度测量精度±2°。
腐蚀产物厚度测量:分析坑体表面腐蚀产物的累积厚度,评估腐蚀产物对后续腐蚀的影响。检测参数:测量范围1μm~100μm,分辨率0.1μm。
环境相关性参数检测:同步记录温度、湿度、溶液成分等环境因素,建立腐蚀条件与坑体特征的关联模型。检测参数:温度测量精度±0.5℃,湿度±2%RH,溶液成分检测限0.1ppm。
铝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建筑等领域,易受环境腐蚀形成电蚀坑,需检测表面腐蚀损伤程度。
不锈钢管道:用于化工、能源行业,接触电解质溶液时可能发生局部电蚀,需评估坑体深度及分布。
铜合金触头:电力开关设备关键部件,电弧放电引发电蚀,需检测触头表面坑体对接触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钢筋:埋入式结构易受氯离子侵蚀,电蚀坑深度检测用于评估结构耐久性。
镁合金外壳:电子设备轻量化材料,表面防护层失效后易发生电蚀,需监测坑体扩展速率。
船舶螺旋桨:海水环境中受电偶腐蚀和空泡腐蚀共同作用,电蚀坑检测用于维护决策。
锂电池极耳: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因局部电流集中产生电蚀,需检测坑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化工储罐涂层:防护涂层缺陷处易发生电蚀,需检测涂层下金属基材的坑体特征。
风力发电机叶片:潮湿环境下涂层老化引发电蚀,需评估坑体对叶片结构强度的影响。
文物青铜器:长期埋藏环境中受土壤电解质腐蚀,电蚀坑检测用于制定保护修复方案。
ASTM G1-03(2019):金属材料电化学腐蚀测试的标准方法,规定腐蚀速率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ISO 12944-6:2018: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钢结构防护涂料体系 对腐蚀环境的分类,指导不同环境下腐蚀检测的针对性要求。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规范中性盐雾环境下金属腐蚀试验的条件和方法。
ASTM D1654-2019:涂料附着力的标准测试方法,通过划格法和胶带剥离法评估腐蚀对涂层附着力的影响,间接关联电蚀坑深度。
ISO 21073-2019:纳米技术 电化学方法 测定金属表面的局部腐蚀速率,适用于微小电蚀坑的局部腐蚀速率测量。
GB/T 31316-2014:金属材料 多轴疲劳试验 轴向力控制方法,结合腐蚀环境下的疲劳试验,分析电蚀坑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ASTM A262-15: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指南,用于评估电蚀与晶间腐蚀的交互作用。
ISO 16594-2017:金属材料 表面裂纹检测 磁粉检测,虽以裂纹检测为主,但部分方法可用于电蚀坑的表面特征观察。
GB/T 15822-2019: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规范磁粉检测的操作流程,辅助电蚀坑的表面检测。
ASTM E3296-19: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纳米级表面形貌的方法,规定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表面形貌测量中的应用要求和技术细节。
三维激光轮廓测量仪: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非接触式获取表面三维形貌数据,用于电蚀坑深度、宽度和三维形态的高精度测量,测量范围0.1μm~5mm,垂直分辨率0.1μ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信号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可达1nm),用于观察电蚀坑的微观形貌、坑壁结构及腐蚀产物分布。
电化学工作站:配备三电极体系,可实时监测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等参数,结合线性极化电阻法计算腐蚀速率,用于分析电蚀过程的电化学机制。
原子力显微镜(AFM):利用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扫描,实现纳米级表面粗糙度测量和三维形貌重构,适用于微小电蚀坑(深度<1μm)的精细表征。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通过激发样品发射特征X射线,分析腐蚀产物的元素组成和含量,用于确定电蚀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
接触式轮廓仪:采用触针沿表面滑动,记录轮廓变化,适用于金属、陶瓷等硬质材料的表面形貌测量,可获取电蚀坑的深度、横截面轮廓及表面粗糙度参数。
数字图像相关系统(DIC):通过拍摄表面变形前后的图像,利用灰度相关性计算表面各点的位移和应变,结合腐蚀过程中的形貌变化,分析电蚀坑扩展与力学行为的关联。
自动腐蚀测试系统:集成多通道恒电位仪、温度控制器和数据采集模块,可同时监测多个试样的腐蚀电位和电流,支持长期连续的电蚀过程监测,适用于加速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箱:通过压缩空气将盐溶液雾化,形成人工盐雾环境,模拟海洋或工业大气腐蚀条件,用于加速电蚀试验,评估材料在不同腐蚀时间下的坑体特征变化。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采用激光扫描和针孔滤波技术,消除离焦光干扰,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表面形貌,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表面电蚀坑的观测及深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