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静态载荷测试:施加恒定应力直至试样破坏,记录最大承载力与弹性模量,载荷范围1kN至5000kN,应力分辨率0.1MPa。
疲劳寿命测试:在指定频率与应力比下进行循环加载,统计断裂循环次数,频率范围1Hz-50Hz,应力幅值控制精度±1%。
振动疲劳测试:采用正弦扫频模式施加机械振动,测定共振频率与疲劳临界点,位移幅值范围0.1mm-50mm,频率范围5Hz-2000Hz。
蠕变持久测试:在恒温恒载环境下监测形变量随时间变化,测试时长100h至10000h,温度控制精度±1℃,应变测量精度1με。
冲击韧性测试:通过摆锤冲击试验机测定试样断裂吸收功,冲击能量范围150J-2000J,温度范围-196℃至室温。
交变应力测试:按Hoffman-Seeger模型生成多轴载荷谱,实现拉-压、弯-扭等复合应力循环,载荷比范围-1至+1。
接触疲劳测试:模拟滚动轴承工况,施加赫兹接触应力,检测表面裂纹起始时间,接触应力范围2000MPa-4000MPa。
残余应力测试: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表层应力分布,测量深度0.01mm-2mm,应力分辨率2MPa。
断裂韧性测试:通过三点弯曲试样计算KIC值,裂纹扩展速率监测精度0.01mm/cycle。
高温持久测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长期高温加载,真空度优于1×10^-3Pa,温度稳定性±2℃。
金属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的应力时效敏感性评估。
高分子聚合物:针对工程塑料、橡胶制品的蠕变回复率与应力松弛特性分析。
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疲劳性能检测。
航空结构件:飞机蒙皮铆接接头的微动磨损疲劳测试。
汽车底盘部件:控制臂球头销的转向节疲劳寿命评估。
轨道交通组件:高铁轮轴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
能源设备:风电齿轮箱行星架的接触疲劳检测。
船舶结构:螺旋桨桨毂的交变扭矩疲劳分析。
精密机械:机床主轴的轴向/径向复合载荷耐久性测试。
生物医学植入物:钛合金骨板的循环压缩疲劳性能验证。
ASTM E466金属材料线性疲劳试验标准方法。
ISO 12107金属材料疲劳试验统计方案。
GB/T 3075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
ASTM D7791高分子材料动态力学分析标准。
ISO JianCe3塑料扭转疲劳试验方法。
GB/T 1524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疲劳试验方法。
ASTM E606金属蠕变-疲劳交互作用试验标准。
ISO 12737塑料缺口试样疲劳试验方法。
GB/T 2107金属高温疲劳试验方法。
ASTM D4482橡胶疲劳裂纹增长测试标准。
万能材料试验机:采用液压伺服系统,支持拉伸、压缩、弯曲等加载模式,载荷范围1kN至5000kN,位移分辨率0.01mm。
高频疲劳试验机:配备电磁激振器与闭环控制模块,频率范围5Hz-500Hz,力值测量精度±0.5%FS。
热机械疲劳试验系统:集成高温炉与环境箱,实现温度-应力多轴耦合加载,温度范围200℃-1200℃。
振动噪声测试系统:含三向加速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频率范围5Hz-20kHz,振动加速度测量精度0.5%。
残余应力分析仪:基于布拉格衍射原理,采用Cr靶X射线管,衍射角测量精度±0.001°。
光学应变测量系统:搭载CCD相机与数字图像相关算法,应变测量范围±50000με,空间分辨率0.01mm。
扭转疲劳试验机:配置高精度扭矩传感器,扭矩测量范围0.1N·m-5000N·m,扭转角分辨率0.001°。
冲击试验低温槽:采用液氮制冷系统,温度控制范围-196℃至室温,温度均匀性±1℃。
多通道疲劳控制器:支持256通道同步加载控制,采样频率20kHz,同步误差小于1μs。
微观形貌分析仪:结合扫描电镜与EDS能谱仪,实现断口形貌观察与微区成分分析,分辨率优于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