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等离子体密度:通过朗缪尔探针法测量等离子体中电子数密度,反映等离子体活性强弱,测量范围10^8~10^14 m^-3,精度±5%。
电子温度:采用发射光谱法结合玻尔兹曼图拟合计算电子热力学温度,表征等离子体能量分布,测量范围0.5~5 eV,误差≤0.1 eV。
气体分解率:计算反应前后目标气体摩尔数变化率,评估等离子体对气体的活化程度,检测限0.1%,精度±2%。
活性物种浓度:利用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检测等离子体中自由基(如·OH、·O)、离子(如O+、N2+)等活性物质浓度,检测限1 ppm,精度±10%。
沉积速率:通过称重法或椭偏仪测量等离子体沉积过程中薄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率,适用于半导体薄膜、功能涂层制备,测量范围0.1~10 μm/min,精度±0.05 μm/min。
薄膜厚度均匀性:采用轮廓仪扫描薄膜表面,计算不同区域厚度偏差,评估等离子体沉积工艺的均匀性,测量范围50 mm×50 mm,分辨率0.1 μm。
表面能变化: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测试材料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水接触角,结合Fowkes理论计算表面自由能,接触角测量精度±0.1°。
粒子能量分布:利用静电探针或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等离子体中离子、中性粒子的动能分布,能量范围1~100 eV,分辨率0.5 eV。
反应副产物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等离子体反应尾气中未反应原料、有害副产物(如NOx、VOCs)的含量,检测限0.1 ppb。
等离子体稳定性:记录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的波动幅度与频率,评估工艺可重复性,采样频率1 kHz,时间分辨率1 ms。
等离子体发光强度:使用光谱辐射计测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强度分布,反映激发态粒子浓度,波长范围200~1100 nm,精度±2%。
半导体制造用等离子体设备:包括刻蚀腔、沉积腔等,检测其等离子体参数稳定性对芯片加工质量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设备:如常压等离子体清洗机、真空等离子体处理机,评估其对塑料、橡胶表面能的提升效果。
生物医学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灭菌、细胞黏附改性的低温等离子体设备,检测其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新能源电池极片处理系统:针对锂电池正负极片的等离子体清洗、涂层预处理设备,检测其对电极界面阻抗的影响。
光学薄膜制备装置:包括磁控溅射仪、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评估等离子体对光学薄膜折射率、透过率的调控效果。
催化材料等离子体合成设备:用于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高温等离子体反应器,检测其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活性的影响。
纺织纤维等离子体处理设备:用于纤维亲疏水性改性、抗静电处理的常压等离子体设备,检测纤维表面能变化及力学性能保留率。
微纳加工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用于MEMS器件、纳米结构制造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检测刻蚀速率均匀性及侧壁角度。
环境治理等离子体净化装置:用于废气、废水处理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检测其对污染物(如VOCs、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率。
航空航天的等离子体喷涂设备:用于发动机热障涂层、耐磨涂层的等离子体喷涂设备,检测涂层结合强度及孔隙率。
ASTM D1932-13:等离子体诊断用朗缪尔探针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电子密度和温度的测量步骤。
ISO 15609-1:2019:焊接及相关工艺规范,包含等离子体焊接工艺参数的检测要求。
GB/T 31838.1-2015:表面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等离子体处理,规定表面能、处理均匀性的检测方法。
ISO 21073:2018:等离子体物理学词汇,明确活性物种、等离子体密度等术语的定义与检测方法。
GB/T 25905-2010:工业用等离子体设备性能测试方法,涵盖沉积速率、薄膜厚度的测试标准。
ASTM E423-71(2017):光学发射光谱法测量等离子体中元素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于活性物种浓度检测。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范等离子体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GB/T 16592-2009:表面张数的测定 接触角法,规定表面能计算的接触角测量标准。
ASTM F1542-07(2013):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灭菌效果验证。
ISO 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指导等离子体处理后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检测。
朗缪尔探针诊断系统:由探针、信号采集单元和数据分析软件组成,通过测量探针电流-电压特性曲线,计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温度,适用于低压等离子体参数测量。
发射光谱仪:配备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和CCD探测器,通过采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并进行谱线拟合,分析活性物种种类及浓度,支持多元素同时检测。
椭偏仪:采用偏振光反射法,通过测量反射光偏振状态变化,精确测量薄膜厚度及光学常数(折射率、消光系数),适用于纳米级薄膜的厚度均匀性检测。
接触角测量仪:搭载自动旋转台和高清摄像头,通过测量液滴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计算表面自由能,支持静态接触角、滚动角等多种参数测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由气相色谱分离柱和质谱检测器组成,可分离并定性定量检测等离子体反应尾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机气体(如CO、NOx),检测限低至ppb级。
静电探针阵列:包含多根间距可调的静电探针,可同时测量等离子体不同位置的电子密度、离子密度及电场强度,用于等离子体空间分布特性的二维成像检测。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通过测量离子在电场中的飞行时间实现质量分辨,可快速分析等离子体中痕量离子(如金属离子、有机碎片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时间分辨率优于1 μs。
红外热像仪:采用红外传感器采集等离子体设备表面温度分布,监测放电过程中电极、腔壁的过热现象,预防设备热损伤,温度测量范围-20~300℃,精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