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热负荷分布测量:通过红外热像仪或热电偶阵列获取偏滤器靶板表面温度分布数据,检测参数包括温度测量精度±0.5℃,空间分辨率≤1mm。
粒子通量密度监测:利用朗缪尔探针或静电诊断装置测量等离子体粒子入射通量,检测参数涉及粒子能量范围1eV~100keV,通量测量误差≤5%。
表面形貌变化分析: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或白光干涉仪检测靶板表面刻蚀深度与粗糙度,检测参数包括表面粗糙度Ra测量范围0.01μm~10μm,刻蚀深度分辨率0.1nm。
材料成分迁移检测: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靶材元素扩散情况,检测参数涵盖元素检测限0.1ppb,定量分析误差≤2%。
热应力分布计算:基于有限元分析结合应变片测量,评估热循环引起的应力集中区域,检测参数包括应变测量精度±1με,温度-应力耦合误差≤3%。
等离子体杂质含量测定:利用真空紫外光谱仪(VUV)监测杂质离子辐射强度,检测参数涉及杂质种类覆盖C、O、Fe等,辐射强度测量范围1e-5~1e-2W/cm²。
脱靶阈值判定测试:通过调节放电电流与磁场强度,确定靶板从约束状态转为脱靶状态的临界参数,检测参数包括电流调节步长0.1kA,磁场强度测量精度0.01T。
辐射损耗率计算:基于功率平衡方程测量等离子体总功率与辐射功率差值,检测参数涉及功率测量误差≤1%,辐射功率谱分辨率0.1nm。
部件疲劳寿命评估:通过疲劳试验机模拟热机械循环载荷,统计靶板裂纹萌生周期,检测参数包括载荷循环次数≥10⁶次,应力幅值控制精度±2%。
密封性能衰减检测:利用氦质谱检漏仪监测冷却管道密封界面泄漏率,检测参数涉及泄漏率测量下限1×10⁻⁹Pa·m³/s,响应时间≤10s。
偏滤器靶板材料:包括钨基合金(W-La₂O₃)、钼基合金(Mo-Re)等,用于承受高能粒子轰击的第一壁关键部件。
第一壁防护涂层:如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SiC/SiC)、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涂层,用于降低靶材溅射率。
等离子体面对接结构:包含铜铬锆合金连接件、钒合金紧固件,实现偏滤器模块间的热与机械连接。
偏滤器冷却管道:涉及镍基高温合金管(Inconel 625)、不锈钢毛细管(316L),用于导出靶板吸收的热量。
真空室绝热层:包括多层复合隔热毡(MLI)、气凝胶隔热板,减少热量向真空室外侧传导。
等离子体诊断窗口:如蓝宝石观察窗(Al₂O₃)、石英玻璃视镜(SiO₂),用于实时观测等离子体与靶板相互作用。
偏滤器支撑结构: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支架(Ti-6Al-4V)、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支座,提供结构稳定性。
中性束注入系统接口:包含铍铜合金法兰(Be-Cu)、无氧铜导电杆(OFHC Cu),用于中性束能量传输与接地。
磁约束装置边缘部件:如包层模块(SiC包层)、偏滤器过渡段(低活化钢CLF-1),承担中子辐射屏蔽与热传导功能。
放射性废物容器:包括铅硼聚乙烯屏蔽罐(Pb-B-PE)、不锈钢包壳(304L),用于暂存放射性活化产物。
ASTM E399-2020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试验方法,规定KIC测试的试样制备与加载要求。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范实验室管理体系与检测结果有效性。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指导偏滤器部件运输包装的防护性能检测。
ASTM A240/A240M-2020不锈钢板标准规范,明确偏滤器支撑结构用不锈钢板的力学与腐蚀性能要求。
ISO 6892-1: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规定室温与高温下靶板材料的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GB/T 2039-2016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偏滤器材料在长期热负荷下的变形特性。
ASTM E112-202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通过截点法或面积法测量靶材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
ISO 14703:2019核设施通风系统设计标准,指导偏滤器冷却系统的气流组织与放射性气溶胶控制检测。
GB/T 15729-2016离子注入机性能测试方法,适用于偏滤器表面改性处理的离子注入剂量与能量均匀性检测。
ASTM D2240-2021橡胶邵氏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用于偏滤器密封橡胶圈的硬度性能检测。
激光热导仪(Laser Flash Analyzer):通过脉冲激光加热样品背面并记录正面温度响应,用于测量偏滤器材料的热扩散率与热导率,测量范围覆盖0.1~1000mm²/s,温度范围室温~1500℃。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配备能谱仪(EDS),可观察靶板表面微观形貌并分析元素组成,分辨率≤1nm,EDS元素检测范围Be~U。
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采用Cu靶Kα辐射,分析材料物相组成与残余应力,2θ扫描范围5°~90°,角度分辨率0.02°。
等离子体诊断系统(Plasma Diagnostic System):集成朗缪尔探针、磁探针与光学发射光谱仪(OES),同步测量等离子体密度、温度与杂质辐射,密度测量范围1e10~1e14m⁻³,温度范围0.1~10eV。
电子万能试验机(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UTM):配置高温环境箱与引伸计,用于测试靶板材料的高温拉伸、蠕变与疲劳性能,最大载荷500kN,温度范围室温~1200℃。
红外热像仪(Infrared Thermal Imager):采用碲镉汞(MCT)探测器,获取靶板表面温度分布图像,光谱范围3~5μm,热灵敏度≤0.02℃。
动态机械分析仪(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 DMA):通过施加正弦交变载荷,测量材料的热机械性能,频率范围0.01Hz~100Hz,温度范围-150℃~60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用于分析偏滤器真空室放气成分,质量数范围1~3000Da,检测限≤1pg。
高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High-Frequency Induction Heater):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涡流加热,模拟等离子体热负荷,功率范围5~50kW,温度控制精度±10℃。
真空检漏仪(Vacuum Leak Detector):采用氦质谱原理,检测冷却管道与密封界面的泄漏率,最小可检泄漏率1×10⁻¹²mbar·L/s,响应时间≤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