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测定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测定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测定需要做哪些项目的测试?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测定费用是多少?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是拥有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认定证书,具备CMA资质和非标检测能力,取得了国家和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测定技术及应用

简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核心物质,广泛参与细胞结构构建、代谢调控、信号传导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对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准确测定,不仅是基础科学研究(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环节,也在医学诊断、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蛋白质测定的核心目标包括定量分析总蛋白含量、鉴定特定蛋白质种类、解析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特性等。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蛋白质检测方法不断优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高,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了可靠支撑。

蛋白质测定的适用范围

蛋白质测定技术适用于多种场景:

  1. 生物医学研究:分析细胞、组织或体液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研究疾病机制或药物作用靶点。
  2. 临床诊断:检测血清、尿液等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如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辅助疾病筛查与疗效评估。
  3. 食品工业: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如乳制品中的乳清蛋白含量)或检测污染物(如过敏原蛋白)。
  4. 农业与生态学:研究动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代谢规律,或监测环境中蛋白质类污染物的分布。 此外,该技术还广泛用于生物制药中的质量控制,例如重组蛋白药物的纯度分析。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总蛋白含量测定 通过化学或光学方法测定样本中所有蛋白质的总浓度,常用于样本均一化处理或初步质量控制。例如,BCA法(二辛可宁酸法)通过显色反应定量总蛋白。
  2. 特定蛋白定量分析 针对目标蛋白(如血红蛋白、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通常采用免疫学方法(如ELISA、Western blot)或质谱技术。
  3. 蛋白质结构解析 利用圆二色谱(CD)、X射线晶体学等技术分析蛋白质的二级或三维结构,揭示其功能机制。
  4. 翻译后修饰检测 鉴定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位点,例如通过质谱联用色谱技术(LC-MS/MS)实现高灵敏度分析。

检测参考标准

  1. GB/T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规定了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等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 ISO 21572:2019《食品与饲料中蛋白质检测的免疫化学方法》 规范了免疫印迹、ELISA等技术在食品蛋白质检测中的操作流程。
  3. AOAC 984.13《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适用于乳品行业,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氮含量并换算蛋白质值。
  4. 《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 对生物制品中蛋白质的纯度、含量及杂质检测提出了明确要求。

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

  1. BCA法

    • 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²⁺还原为Cu⁺,与BCA试剂生成紫色复合物,其吸光度与蛋白浓度成正比。
    • 仪器: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检测波长562 nm)。
    • 特点:灵敏度高(检测限0.5 μg/mL),抗去污剂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样本。
  2. Lowry法

    • 原理:基于双缩脲反应与Folin-酚试剂的协同显色,生成蓝色产物。
    • 仪器: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750 nm)。
    • 特点:灵敏度优于BCA法,但易受还原剂(如Tris缓冲液)干扰。
  3. Bradford法

    • 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后发生颜色变化(棕红色→蓝色)。
    • 仪器: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595 nm)。
    • 特点:操作快速(5分钟完成),适合高通量检测,但对高浓度去污剂敏感。
  4. 凯氏定氮法

    • 原理:通过消解样本将蛋白质转化为氨,蒸馏后用酸吸收并滴定,计算总氮含量后乘以转换系数(通常为6.25)得到蛋白值。
    • 仪器:凯氏定氮仪(含消解炉、蒸馏装置、滴定模块)。
    • 特点:经典方法,适用于固体或液体样本,但无法区分蛋白氮与非蛋白氮。
  5. 紫外吸收法

    • 原理:利用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在280 nm处的特征吸收峰进行定量。
    •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 特点:无需试剂,但受核酸污染影响较大,需通过A260/A280比值校正。
  6. 高通量检测技术

    •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仪(MALDI-TOF、Orbitrap)、微流控芯片系统。
    • 应用:实现复杂样本中多蛋白同步分析,或检测低丰度蛋白及修饰位点。

结语

蛋白质测定技术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样本类型、检测目标、设备条件及成本等因素。传统化学法(如BCA、Bradford)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仍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首选;而质谱、芯片等高端技术则为精准医学和前沿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随着自动化与微型化技术的发展,蛋白质检测正朝着更高灵敏度、更快通量的方向持续演进,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注入新动力。

GB/T 2910.4-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GB/T 2910.10-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部分: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6432-2018: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GB/T 8088-2008:天然生胶和天然胶乳 氮含量的测定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