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二氧化硅(SiO₂)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抗结剂、增稠剂、稳定剂或澄清剂,例如在粉末状食品(如奶粉、调味料)中防止结块,或在饮料中提升透明度。尽管二氧化硅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被认为是安全的,但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消化系统造成负担,甚至可能因长期积累引发潜在健康风险。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硅含量是保障食品安全、规范添加剂使用的重要环节。
此外,天然食品中也可能含有少量二氧化硅,例如谷物表皮或蔬菜纤维中存在的无定形二氧化硅。检测时需要区分天然存在与人工添加的二氧化硅,以确保符合法规要求。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复杂化,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需求日益提高。
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适用于以下场景:
检测对象涵盖不同形态的二氧化硅,包括无定形(非晶态)和结晶型(如石英、方石英)。其中,结晶型二氧化硅因潜在健康风险更高,需单独评估。
总二氧化硅含量 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二氧化硅的总量,包括天然存在和人工添加部分,是基础检测项目。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针对人工添加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需排除结合态或包裹态成分,确保检测结果反映实际添加量。
结晶型二氧化硅鉴别 采用物理分析方法区分结晶型与无定形二氧化硅,因其生物活性差异显著,需单独管控。
二氧化硅形态分析 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如电镜技术)确认颗粒大小、分布及结构,评估其功能性和安全性。
GB 5009.2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中国现行标准,涵盖分光光度法和重量法,适用于大部分食品基质。
AOAC 990.22《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Dioxide in Food Additives》 国际通用方法,采用碱熔法分解样品后测定,适用于高含量检测。
ISO 21479:2019《Characterization of crystalline silica in food-grade materials》 针对结晶型二氧化硅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
EU Regulation No 231/2012 欧盟对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的规格要求,包括纯度、粒径等指标。
原理:通过酸解或碱熔法分解样品,使二氧化硅转化为硅酸,经脱水、高温灼烧后称重。 步骤:
原理:硅酸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硅钼蓝络合物,在可见光波长(650-820 nm)下测定吸光度。 步骤:
原理:利用结晶型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特征,通过衍射峰位置和强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仪器:X射线衍射仪、样品研磨设备。 特点:可区分无定形与结晶型二氧化硅,但设备成本较高,需专业人员操作。
原理:样品消解后,通过等离子体激发硅元素产生特征光谱,测定其含量。 仪器:ICP-OES光谱仪、微波消解仪。 特点:多元素同时检测,适用于复杂基质,但需严格避免污染。
食品中二氧化硅的检测技术需根据样品特性、检测目的及法规要求综合选择。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因成本低、适用性广,仍是常规检测的主流方法;而XRD和ICP-OES凭借高精度和特异性,逐渐成为高端实验室的优选方案。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如微型光谱仪、自动化前处理设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GB 2557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
HG 2791-1996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食品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用已于950℃±50℃灼烧至质量恒定的铂坩塌称取约1g试料B(A.6.2),精确至0.0002 g。用2mL乙醇润湿试样,加入(5~6)滴硫酸,加入10mL氢氟酸淹没试料。置于电炉上蒸发至刚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后,冷却,再加入5 mL氢氟酸,小心回荡铂坩埚以冲洗内壁,再蒸发至干。于950℃±50℃灼烧至质量恒定。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