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能够引起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这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不仅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患者常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甚至多器官损伤。因此,布鲁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对疾病防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布鲁氏菌检测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涵盖以下领域:
人医临床诊断 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混淆。检测适用于疑似病例的病原学确诊,尤其是长期发热伴有关节痛、肝脾肿大或接触牲畜史的患者。
畜牧养殖与动物检疫 牛、羊、猪等家畜是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检测用于动物群体筛查、疫情监测及跨境贸易中的检疫要求,以防止病原扩散。
食品安全监控 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类可能携带布鲁氏菌。检测可应用于乳制品加工厂、肉类加工企业及市场监管部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生物安全与科研 布鲁氏菌属于生物安全三级(BSL-3)病原体,实验室需定期进行环境样本检测,以防范职业暴露风险。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可分为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三大类,具体项目如下:
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布鲁氏菌检测需遵循国际和国内标准,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可靠性,主要标准包括: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规范
细菌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
尽管现有检测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以下挑战:血清学检测难以区分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分子检测成本较高,在资源匮乏地区推广困难。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优化与标准化,将为人畜健康、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SN/T 3306.5-2013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5部分:布鲁氏菌
NY/T 1467-2007 奶牛布鲁氏菌病PCR诊断技术
DB63/T 1373-2015 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
SN/T 3565-2013 国境口岸布鲁氏菌上转发光检测方法
DB51/T 1849-2014 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WS 269-2007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