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布鲁氏菌检测

布鲁氏菌检测

布鲁氏菌检测有哪些参考标准?检测方法有哪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对家畜、动物源性食品检测的布鲁氏菌检测、PCR检验、分离计数试验等项目进行检验测试,一般7-1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能够引起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这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不仅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患者常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甚至多器官损伤。因此,布鲁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对疾病防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布鲁氏菌检测的适用范围

布鲁氏菌检测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涵盖以下领域:

  1. 人医临床诊断 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混淆。检测适用于疑似病例的病原学确诊,尤其是长期发热伴有关节痛、肝脾肿大或接触牲畜史的患者。

  2. 畜牧养殖与动物检疫 牛、羊、猪等家畜是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检测用于动物群体筛查、疫情监测及跨境贸易中的检疫要求,以防止病原扩散。

  3. 食品安全监控 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类可能携带布鲁氏菌。检测可应用于乳制品加工厂、肉类加工企业及市场监管部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 生物安全与科研 布鲁氏菌属于生物安全三级(BSL-3)病原体,实验室需定期进行环境样本检测,以防范职业暴露风险。

布鲁氏菌检测项目及简介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可分为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三大类,具体项目如下:

  1. 病原学检测

    • 细菌分离培养:从血液、骨髓、乳汁或组织样本中分离布鲁氏菌,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周期长(需5-7天),且操作风险较高,需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
    • 显微镜观察:通过革兰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直接观察样本中的细菌形态,灵敏度较低,适用于高浓度感染样本。
  2. 血清学检测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利用灭活菌体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反应,操作简单、快速,常用于初筛。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G/IgM抗体,灵敏度高,可区分急慢性感染。
    • 补体结合试验(CFT):传统方法,特异性强,但操作复杂,逐渐被ELISA替代。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针对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如BCSP31、IS711)进行扩增,可在2-4小时内获得结果,灵敏度达10^2拷贝/μL。
    • 全基因组测序(WGS):用于菌株分型与溯源,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参考标准

布鲁氏菌检测需遵循国际和国内标准,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可靠性,主要标准包括:

  1. 国际标准

    • ISO 10272-1:2017《食品和饲料中布鲁氏菌的检测与计数 第1部分:定性检测方法》
    • 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布鲁氏菌病诊断章节。
  2. 国家标准

    • GB/T 18646-2018《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 WS 269-2019《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人类卫生行业标准)
    • GB 4789.3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布鲁氏菌检验》
  3. 行业规范

    • SN/T 2524-2010《进出口动物及其产品中布鲁氏菌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

  1. 细菌培养与鉴定

    • 培养基: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如Farrell氏培养基或血清葡萄糖琼脂。
    • 仪器:CO₂培养箱(维持5-10% CO₂环境)、生物安全柜(Ⅲ级)。
    • 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如H₂S产生试验)或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
  2. 血清学检测

    • RBPT:需虎红平板抗原、恒温摇床(37℃)及离心机。
    • ELISA:全自动酶标仪(如BioTek Synergy H1)、洗板机及配套试剂盒(如IDEXX Brucellosis Serum X2)。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 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如ABI 7500)、核酸提取仪(如MagNA Pure 96)及商业检测试剂盒(如Genekor Brucella Detection Kit)。
    • 基因测序:Illumina NovaSeq或Oxford Nanopore平台。
  4. 快速检测技术

    • 侧流层析试纸条(LFA):基于胶体金标记抗体,15分钟内肉眼判读结果,适用于现场筛查。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现有检测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以下挑战:血清学检测难以区分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分子检测成本较高,在资源匮乏地区推广困难。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1. 开发高特异性抗原(如OMP31重组蛋白)以提高血清学准确性;
  2. 便携式微流控芯片与CRISPR-Cas系统结合,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3.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病原体广谱筛查技术。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优化与标准化,将为人畜健康、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检测标准

SN/T 3306.5-2013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5部分:布鲁氏菌

NY/T 1467-2007 奶牛布鲁氏菌病PCR诊断技术

DB63/T 1373-2015 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

SN/T 3565-2013 国境口岸布鲁氏菌上转发光检测方法

DB51/T 1849-2014 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WS 269-2007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检测流程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