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鼠疫杆菌检测

鼠疫杆菌检测

鼠疫杆菌检测有哪些参考标准?检测方法有哪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对鼠、动物皮张检测的鼠疫杆菌检测、PCR检验、分离计数试验等项目进行检验测试,一般7-1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鼠疫杆菌检测技术概述

简介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引起鼠疫的病原体,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历史上,鼠疫曾多次引发大规模疫情,如14世纪的“黑死病”导致全球数千万人死亡。尽管现代医学已显著降低其威胁,但鼠疫仍被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并在部分自然疫源地持续存在。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疫情监测、临床诊断及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鼠疫杆菌检测的适用范围

  1. 疫情监测与预警: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如草原、荒漠地区),定期开展动物宿主(啮齿类)及媒介(跳蚤)的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潜在传播风险。
  2. 临床诊断:对疑似鼠疫患者(如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等症状)的样本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因。
  3. 公共卫生应急:在突发疫情或生物恐怖袭击事件中,快速筛查环境及生物样本中的鼠疫杆菌。
  4. 科研与溯源:研究菌株的基因型、毒力因子及耐药性,追踪疫情传播链。

检测项目及简介

鼠疫杆菌的检测涵盖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三大方向,具体项目如下:

1. 细菌培养与鉴定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如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分离样本中的鼠疫杆菌,结合生化试验(如尿素酶阴性、无动力)和噬菌体裂解试验进行鉴定。该方法为“金标准”,但耗时长(需48-72小时),且需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操作。

2. 核酸检测

采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或基因测序技术,靶向鼠疫杆菌特异性基因(如placaf1yopM),可在数小时内完成检测。全基因组测序(WGS)还可用于菌株分型与进化分析。

3. 血清学检测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F1抗原或抗体(IgM/IgG),适用于早期筛查及回顾性诊断。

4. 快速抗原检测

基于免疫层析技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鼠疫杆菌特异性抗原(如F1蛋白),15-30分钟即可出结果,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

检测参考标准

以下为国家及国际通用的鼠疫检测标准:

  1. WS 279-2008《鼠疫诊断标准》: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测规范。
  2. GB 28932-2012《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监测标准》:规定疫源地监测的样本采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3. ISO/TS 20658:2017《医学实验室—鼠疫杆菌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实验室操作指南。
  4. CDC Manual《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BMBL 6th Edition):美国疾控中心关于鼠疫杆菌操作的生物安全规范。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传统培养法
  • 步骤:样本(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等)→ 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 形态学观察→ 生化鉴定→ 噬菌体试验。
  • 仪器: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显微镜。
2. 分子检测技术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步骤:核酸提取→ 引物/探针设计(靶向placaf1基因)→ 扩增与荧光信号分析。
    • 仪器:核酸提取仪(如QIAGEN QIAcub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如ABI 7500)。
  • 全基因组测序(WGS)
    • 步骤:DNA文库构建→ 高通量测序(Illumina NovaSeq)→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免疫学检测
  • ELISA法
    • 步骤:包被F1抗原→ 加待测血清→ 酶标二抗显色→ 吸光度值测定。
    • 仪器:酶标仪(如BioTek Synergy H1)、洗板机。
  •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 步骤:样本滴加→ 层析反应→ 肉眼判读条带。
4. 质谱技术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可通过蛋白指纹图谱快速鉴定鼠疫杆菌,需配套数据库(如Bruker Biotyper)。

技术挑战与展望

当前检测技术仍面临以下问题:

  1. 快速性与灵敏度的平衡:现场快速检测易出现假阴性,需与实验室方法结合。
  2. 生物安全限制:活菌操作需高等级实验室,限制基层应用。
  3. 变异株监测:部分菌株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传统PCR漏检。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微流控芯片技术:整合核酸提取、扩增与检测于一体,实现“样本进-结果出”。
  • CRISPR-Cas系统:利用特异性Cas蛋白识别鼠疫杆菌DNA,提升检测灵敏度。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基于图像识别自动分析菌落形态或测序数据。

结语

鼠疫杆菌检测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疫情防控能力,但需持续优化方法的准确性、便捷性及安全性。通过多学科协作与技术融合,未来有望建立覆盖“现场筛查-实验室确诊-溯源分析”的全链条检测体系,为全球鼠疫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检测标准

 

SN/T 3306.1-2012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部分:鼠疫杆菌

SN/T 2616-2010 国境口岸鼠携带鼠疫杆菌和汉坦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SN/T 3888-2014 入出境动物皮张携带鼠疫耶尔森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检测流程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用途

 

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

相关部门查验:工商查验,市场监督管控,招投标,申报退税等

协助产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