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应用场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s)广泛用作农业杀菌剂(如福美双、代森锰锌等),主要用于果蔬、谷物等农作物的病害防治。其残留可能通过土壤、灌溉水或农产品进入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农残量(如代森锰锌总量)、代谢产物(如乙撑硫脲ETU)和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需重点监控其在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
检测方法:采用酸解-分光光度法(GB/T 20769-2008):通过盐酸水解将DTCs转化为二硫化碳,经吸收液捕集后通过UV-Vis定量。此外,液质联用(LC-MS/MS)可用于高灵敏度检测代谢物,前处理需结合固相萃取(SPE)去除基质干扰。
应用场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作为橡胶硫化促进剂(如福美钠),广泛应用于轮胎、密封件等橡胶制品的生产。其废水排放可能污染环境,需进行工业过程监控和排放管控。
检测项目:包括原料中DTCs纯度检测、废水中的溶解态和悬浮态残留浓度,以及生产车间空气中的气溶胶污染水平。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法:通过衍生化反应(如与硫酸铜生成络合物)提高挥发性,利用硫特异性检测器分析。工业废水样品需经过滤和液液萃取(LLE)预处理。现场快速筛查可采用
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如福美双、福美锌等)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涵盖果蔬、谷物等农产品,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依据。
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86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采用LC-MS/MS技术实现多残留同时检测,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农药的分析。
NY/T 1379-2007《蔬菜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残留量的测定》
农业部标准,规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总量,通过酸性分解生成二硫化碳后定量,适用于快速筛查。
SN/T 0135-2010《进出口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残留量检测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海关行业标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通过锡粒催化分解生成CS₂进行检测,灵敏度达0.01 mg/kg。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ithiocarbamates, DTCs)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杀菌剂和工业添加剂的功能性化合物,其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及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流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具备以下技术优势: 1. 高灵敏度与特异性:通过优化前处理步骤(如衍生化反应)和仪器参数,可实现对痕量DTCs(低至μg/L级)的精准定量,有效区分目标物与复杂基质中的干扰成分; 2. 高通量与快速检测:自动化样品处理设备与联用技术的结合,显著缩短单批次检测周期(通常可控制在24小时内),适用于大规模筛查需求; 3. 宽适用性:检测方法经标准化验证后,可适配多种样本类型(如农作物、土壤、水体及生物体液),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 4. 数据可靠性:采用内标法或同位素稀释法校准,结合严格的质控标准(如重复性、回收率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符合国际规范(如ISO、EPA标准)。
近年来,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检测技术持续迭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绿色检测技术:开发低毒性溶剂替代传统有机试剂(如乙腈),减少前处理过程的环境污染; 2. 智能化分析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色谱峰识别与数据解析,提升复杂样本的分析效率。此外,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发(如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为现场实时监测提供了新方向。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确定费用,并按约定支付;
进行实验测试:按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