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支原体检测

支原体检测

支原体检测去哪做?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建有多个综合性实验室,在支原体检测方面有着多年的技术经验,研究所具备CMA资质和多样化的非标检测能力,取得了国家和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可以为客户提供科学公正严谨的分析检测服务。.

支原体检测技术概述

简介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能够自我复制的最小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动植物体内。由于其体积微小(直径通常为0.2~0.3 μm)且缺乏细胞壁,支原体难以通过常规过滤或抗生素(如青霉素)清除,易污染生物制品、细胞培养体系,并引发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例如,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而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则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相关。因此,支原体检测在临床诊断、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细胞培养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支原体检测的适用范围

支原体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1. 生物制药与细胞治疗:确保细胞培养基、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品无支原体污染。
  2. 临床诊断:针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3. 动物疫病防控:检测畜禽支原体感染(如猪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保障畜牧业健康。
  4. 科研实验质控:避免细胞培养体系因支原体污染导致实验数据偏差。

检测项目及简介

支原体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以下几类:

  1. 培养法检测 通过将样本接种于专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如SP-4培养基),观察支原体的生长情况。该方法特异性高,但耗时较长(需2~4周),且部分支原体难以体外培养。

  2. PCR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 针对支原体特异性基因(如16S rRNA基因、gap基因)设计引物,通过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样本中的支原体DNA。具有灵敏度高(可检测至10 copies/μL)、耗时短(4~6小时)的优点,但需严格防止交叉污染。

  3. 荧光定量PCR(qPCR) 在常规PCR基础上引入荧光探针,可实时监测扩增过程并定量分析支原体载量,适用于动态监测感染进程或污染程度。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如IgM、IgG),用于临床感染筛查。其操作简便,但窗口期可能漏检早期感染。

  5. DNA荧光染色法 利用Hoechst 33258等荧光染料标记支原体DNA,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物中的支原体污染。该方法快速直观,但灵敏度较低,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检测参考标准

支原体检测需遵循国内外权威标准以确保结果可靠性,主要包括:

  1. 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3301 《生物制品支原体检查法》,规定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的培养法和指示细胞培养法。

  2. USP <63> Mycoplasma Tests,美国药典中关于细胞培养物及生物制品支原体检测的标准流程。

  3. ISO 17025:20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规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4. EP 2.6.7 European Pharmacopoeia 中关于支原体检测的指南,强调PCR方法的验证要求。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培养法

    • 仪器: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系统、倒置显微镜。
    • 流程:样本接种后于37℃、5% CO₂条件下培养,定期观察培养基浑浊度变化,并通过亚甲蓝染色或琼脂平板菌落形态确认。
  2. PCR/qPCR

    • 仪器:PCR扩增仪(如Bio-Rad T1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如ABI 7500)。
    • 试剂:支原体特异性引物/探针、Taq酶、dNTPs。
    • 流程:提取样本DNA→配制反应体系→扩增→分析熔解曲线或Ct值。
  3. ELISA

    • 仪器:酶标仪(如Thermo Multiskan FC)、洗板机。
    • 试剂:包被支原体抗原的微孔板、酶标二抗、显色底物。
    • 流程:血清样本孵育→洗涤→加酶标抗体→显色→测定OD值。
  4. DNA荧光染色法

    • 仪器:荧光显微镜、细胞培养箱。
    • 试剂:Hoechst 33258染液、固定剂(甲醇/冰醋酸)。
    • 流程:固定细胞→染色→镜检,支原体DNA呈现蓝色荧光颗粒。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前支原体检测仍面临部分挑战:培养法周期长、PCR法假阳性风险、ELISA抗体交叉反应等。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1. 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多种支原体,提升效率。
  2. 微流控芯片:整合核酸提取、扩增与检测,实现便携化。
  3. 宏基因组测序(mNGS):用于未知支原体物种的鉴定。

结语

支原体检测技术的精准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疾病诊疗、生物制品安全及科研数据可靠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检测方法正朝着高通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实验室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宜方法,并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