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速冻骨肉相连质量检测

速冻骨肉相连质量检测

速冻骨肉相连质量检测需依据GB192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及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规范执行。核心检测项目涵盖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感官评价及添加剂残留四大类,重点关注产品致病菌污染风险、水分活度控制及磷酸盐类添加量合规性。检测过程采用标准化实验室分析结合仪器定量测定方法。.

检测项目

速冻骨肉相连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1.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定量分析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65%)、蛋白质(≥12%)、脂肪(≤18%)、过氧化值(≤0.25g/100g)

3. 感官评价:色泽均匀度(白度值≥70)、肉质弹性(剪切力≥3000g)、组织结构完整性

4. 添加剂残留:亚硝酸盐(≤30mg/kg)、磷酸盐总量(≤5g/kg)、合成色素定性筛查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三类产品形态:

1. 原料型产品:未预炸处理的生制骨肉相连(中心温度≤-18℃)

2. 预加工产品:表面裹浆率≥15%的熟制半成品(复热后中心温度≥75℃)

3. 即食型产品:微波即食类终端商品(保质期≤12个月)

特殊情形包含:

• 不同动物源组合产品(鸡软骨+猪里脊混合配比)

• 异形规格产品(单串重量偏差±5g)

• 新型调味工艺产品(液态腌制时间≥4h)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三级检测体系:

1. 微生物检测:按GB 4789.2-2022采用梯度稀释法培养计数

2. 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2016直接干燥法(105℃±2℃恒重)

3. 蛋白质分析:参照GB 5009.5-2016凯氏定氮法(消化温度420℃)

4. 脂肪提取:按GB 5009.6-2016索氏抽提法(乙醚沸程34-35℃)

5. 添加剂检测:采用GB 5009.33-2016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硝酸盐

特殊项目补充方法:

• X射线衍射法测定冰晶粒径分布(≤50μm占比≥80%)

•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水分迁移率(T21峰面积比≤15%)

• 电子鼻技术识别特征挥发性物质(醛类物质≤12μg/kg)

检测仪器

标准化实验室配置以下设备系统:

1. 微生物分析系统:三级生物安全柜(A2型)、全自动菌落计数仪(精度±5CFU)

2. 理化分析平台:快速水分测定仪(0.1%精度)、脂肪测定仪(回收率≥98%)

3. 色谱分析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MS/MS联用)、离子色谱仪(检出限0.01mg/kg)

4. 物性测试仪器:质构分析仪(探头型号P/5C)、色差计(L*a*b*模式)

辅助设备包含:

• 低温粉碎机(工作温度-20℃)

• 真空冷冻干燥机(冷阱温度-80℃)

• PCR扩增仪(致病菌快速筛查)

质量控制设备:标准物质冷藏柜(4±1℃)、电子天平(0.0001g精度)

检测流程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确定费用,并按约定支付;

进行实验测试:按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报告:分析试验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符合要求的测试报告,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给委托方。

检测项目

速冻骨肉相连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1.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定量分析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65%)、蛋白质(≥12%)、脂肪(≤18%)、过氧化值(≤0.25g/100g)

3. 感官评价:色泽均匀度(白度值≥70)、肉质弹性(剪切力≥3000g)、组织结构完整性

4. 添加剂残留:亚硝酸盐(≤30mg/kg)、磷酸盐总量(≤5g/kg)、合成色素定性筛查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三类产品形态:

1. 原料型产品:未预炸处理的生制骨肉相连(中心温度≤-18℃)

2. 预加工产品:表面裹浆率≥15%的熟制半成品(复热后中心温度≥75℃)

3. 即食型产品:微波即食类终端商品(保质期≤12个月)

特殊情形包含:

• 不同动物源组合产品(鸡软骨+猪里脊混合配比)

• 异形规格产品(单串重量偏差±5g)

• 新型调味工艺产品(液态腌制时间≥4h)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三级检测体系:

1. 微生物检测:按GB 4789.2-2022采用梯度稀释法培养计数

2. 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2016直接干燥法(105℃±2℃恒重)

3. 蛋白质分析:参照GB 5009.5-2016凯氏定氮法(消化温度420℃)

4. 脂肪提取:按GB 5009.6-2016索氏抽提法(乙醚沸程34-35℃)

5. 添加剂检测:采用GB 5009.33-2016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硝酸盐

特殊项目补充方法:

• X射线衍射法测定冰晶粒径分布(≤50μm占比≥80%)

•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水分迁移率(T21峰面积比≤15%)

• 电子鼻技术识别特征挥发性物质(醛类物质≤12μg/kg)

检测仪器

标准化实验室配置以下设备系统:

1. 微生物分析系统:三级生物安全柜(A2型)、全自动菌落计数仪(精度±5CFU)

2. 理化分析平台:快速水分测定仪(0.1%精度)、脂肪测定仪(回收率≥98%)

3. 色谱分析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MS/MS联用)、离子色谱仪(检出限0.01mg/kg)

4. 物性测试仪器:质构分析仪(探头型号P/5C)、色差计(L*a*b*模式)

辅助设备包含:

• 低温粉碎机(工作温度-20℃)

• 真空冷冻干燥机(冷阱温度-80℃)

• PCR扩增仪(致病菌快速筛查)

质量控制设备:标准物质冷藏柜(4±1℃)、电子天平(0.0001g精度)

检测流程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确定费用,并按约定支付;

进行实验测试:按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报告:分析试验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符合要求的测试报告,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给委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