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着色力测定是评价着色剂质量的核心技术指标,指单位质量着色剂赋予被着色体系颜色强度的能力。这项检测通过量化着色剂对基材的染色效果,直接决定了工业生产中颜料、染料等材料的用量控制与成本优化。在涂料、塑料、纺织等行业,着色力的精确测定可避免因色差导致的批次质量问题,对保障产品外观一致性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着色力数据还被纳入数字化色彩管理系统,成为供应链协同的重要参数。
该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在涂料工业中用于评估钛白粉、氧化铁等颜料的遮盖性能;塑料行业通过测定色母粒着色力优化注塑工艺参数;纺织印染领域用于染料强度分级,确保布匹染色均匀度;油墨制造环节则通过着色力数据控制印刷色彩的饱和度。此外,化妆品中的珠光颜料、食品包装材料的色素稳定性检测也需此项技术支撑。
现行标准包含三大类别:国际标准ISO 787-24:2022《颜料和体质颜料试验-着色力比较》规定了对比法操作细则;ASTM D2745-18《涂料体系相对着色力测定》采用仪器分析法;我国GB/T 5211.19-2022《颜料相对着色力测定》则兼容目视与仪器两种方法。行业标准如HG/T 4768-2020《纺织染整助剂 着色力测定》针对特定领域制定了温度、pH值等参数要求。
智能化检测系统已集成机器视觉与大数据分析,如某检测机构开发的AI比色系统,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处理2000组样本数据后,着色力判定准确率达99.7%。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应用使检测样本量从5ml缩减至50μl,显著降低检测成本。随着ISO/TC 256正在制定的纳米材料着色力检测标准,检测技术正向微观尺度延伸,推动新型功能颜料研发。
该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不仅完善了质量管控体系,更促进了着色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精确测定着色力,生产企业每年可减少5-15%的原料消耗,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为产品绿色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未来,随着检测设备微型化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着色力实时监控将成为智能制造的标准配置。
GB/T 3780.6-2016:炭黑 第6部分:着色强度的测定
GB/T 5211.19-1988: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 目视比较法
GB/T 10664-2003:涂料印花色浆 色光、着色力及颗粒细度的测定
GB/T 13217.6-2008:液体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13451.2-1992: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 光度计法
GB/T 1462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