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医用防护服作为医护人员在感染性环境中工作的重要屏障,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与舒适性。防护服不仅需要具备优异的阻隔性能以防止病原体、血液或体液的渗透,还需兼顾透气性,避免因长时间穿戴导致的闷热不适。透湿量(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MVTR)是衡量防护服材料透气性的核心指标,反映了材料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允许水蒸气透过的能力。透湿量越高,表明材料在阻隔液体的同时允许汗液蒸发的能力越强,从而提升穿戴者的舒适性。因此,透湿量检测是医用防护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透湿量检测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此外,该检测也适用于工业防护服、消防服等需要兼顾防护与透气性的特殊场景。
透湿量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量化材料的水蒸气透过率,通常通过以下项目实现:
这些项目综合反映了防护服在真实使用环境中的性能表现,确保其既满足防护需求,又避免因透气性不足导致穿戴者体力消耗过大或热应激反应。
透湿量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与权威性。常用标准包括:
透湿量检测的核心方法为称重法,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水蒸气透过材料后的质量变化计算透湿量。具体步骤如下:
样品制备 从防护服不同部位(如前胸、后背、袖部)裁取直径70 mm的圆形试样,在标准环境(温度23±1℃,湿度50±5%)中平衡24小时,消除环境干扰。
测试装置 采用透湿杯作为核心容器,杯内装入适量蒸馏水(模拟人体汗液蒸发),将试样密封于杯口,确保水蒸气仅能通过材料逸出。
环境控制 将透湿杯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温度设置为38±0.5℃(模拟人体体表温度),湿度控制在(50±2)% RH或(90±2)% RH(根据标准选择不同湿度梯度)。
称重与计算 使用精度为0.001 g的电子天平,分别在初始和24小时后称量透湿杯总质量。透湿量计算公式为: ���=(�1−�2)×24�×�WVT=A×t(G1−G2)×24 其中,���WVT为透湿量(g/(m²·24h)),�1G1、�2G2为初始与最终质量(g),�A为试样面积(m²),�t为测试时间(h)。
辅助仪器
医用防护服的透湿量检测是平衡防护性与舒适性的关键技术手段。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高精度的高通量检测设备,例如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实时透湿量监测系统,或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预测模型。当前,严格遵循标准方法、规范操作流程仍是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基石。通过科学的透湿量评价,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安全、更人性化的防护装备,助力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T/ZMDS 30001-2020 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
YY/T 1498-2016 医用防护服的选用评估指南
YY/T 1799-2020 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技术要求
YY/T 1499-2016 医用防护服的液体阻隔性能和分级
YY/T 1632-2018 医用防护服材料的阻水性:冲击穿透测试方法
T/ZZB 2735-202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KS P 602
1.测试对象的确认和准备
确定需要测试的对象,并进行初步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如果测试需要采样,需要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2.实验方案的验证
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进行确认和协商。
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委托书的签订和费用支付
双方签订委托书,明确测试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