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聚乳酸纤维制品纤维含量的测定

聚乳酸纤维制品纤维含量的测定

聚乳酸纤维制品纤维含量的测定有哪些测试方法?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作为拥有CMA资质的综合型科研检测单位,能够参考聚乳酸纤维制品检测标准规范中的试验方法对纤维含量的测定等检测项目进行检验测试,并出具相关测试报告。.

聚乳酸纤维制品纤维含量检测技术解析

简介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纤维作为一种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近年来在纺织、医疗、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原料来源于玉米、甘蔗等可再生植物资源,具有低碳环保、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特点。然而,PLA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常与其他纤维(如棉、涤纶、粘胶等)混纺以优化性能,因此准确测定其纤维含量对产品质量控制、标签标识合规性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纤维含量检测通过定量分析混纺制品中各组分的比例,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及环保要求。

检测适用范围

本检测方法适用于以聚乳酸纤维为主要成分或次要成分的各类纺织制品,包括但不限于:

  1. 纺织面料: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等;
  2. 复合材料:PLA与天然纤维(棉、麻)、合成纤维(涤纶、锦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莫代尔)的混纺制品;
  3. 特殊形态制品:纱线、填充物、医用敷料等。 检测场景覆盖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证服务,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查检验。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纤维含量定量分析 核心检测项目,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混纺纤维中的PLA与其他组分,计算质量百分比。PLA纤维的酯键结构使其对特定溶剂(如二氯甲烷)敏感,可通过选择性溶解实现分离。

  2. 回潮率修正 部分纤维(如棉、粘胶)吸湿性强,需测定样品的实际回潮率,对纤维质量进行湿度修正,避免因含水差异导致含量计算误差。

  3. 辅助性能指标(可选)

    • 力学性能:断裂强力、伸长率,评估PLA混纺制品的耐用性;
    • 热性能:熔点、热收缩率,反映加工适用性;
    • 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测试,用于特定用途产品(如医疗用品)的适用性验证。

检测参考标准

  1. GB/T 2910.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 规定纤维含量检测的通用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2. GB/T 2910.24-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4部分: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专门针对PLA纤维与棉、涤纶等混纺制品的化学溶解法操作细则。
  3. ISO 1833-3:2020《Textiles -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3: Mixtures of PLA and certain other fibers》 国际标准中PLA纤维含量测定的最新方法。
  4. AATCC 20A-2021《Fiber Analysis: Quantitative》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提供PLA纤维的鉴别与含量计算指导。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化学溶解法

原理:利用PLA纤维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分离并定量各组分。 步骤

  • 预处理:样品经洗涤、烘干至恒重,去除油脂、浆料等干扰物质;
  • 溶解分离:将试样置于二氯甲烷(PLA溶解剂)中,60℃水浴震荡30分钟,PLA完全溶解后过滤残留纤维;
  • 质量计算:残留纤维烘干称重,通过质量损失计算PLA含量。

仪器

  • 电子天平(精度0.0001g,如Mettler Toledo ME204);
  • 索氏提取器:用于溶剂循环萃取;
  • 恒温烘箱(如BINDER ED系列),控制温度精度±1℃;
  • 真空抽滤装置:配备孔径5μm的玻璃砂芯坩埚。

注意事项

  • 溶解法可能破坏其他纤维(如醋酸纤维),需根据混纺类型选择替代方法(如显微镜法);
  • 二氯甲烷具挥发性,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2. 显微镜观察法

适用场景:PLA与形态差异显著的纤维(如羊毛、亚麻)混纺时,可通过横截面切片观察纤维形态,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 Pro Plus)统计面积占比,换算质量分数。

仪器

  • 生物显微镜(如Olympus BX53),配备偏振光模块;
  • 显微切片机:制备10μm厚度的纤维横截面样本。
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辅助手段:通过PLA的熔融峰面积(典型熔点160-170℃)估算含量,适用于无法化学分离的复杂混纺体系。

仪器

  • DSC分析仪(如TA Instruments Q200),升温速率10℃/min,氮气保护。

结语

聚乳酸纤维制品的纤维含量检测是保障其市场合规性与功能性的关键技术环节。随着PLA应用领域的扩展,检测方法需持续优化以应对新型混纺组合的挑战。未来,无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度,推动生物基材料的标准化进程。

 

标准规范

 

T/SZTIA 007-2020 聚乳酸纤维与棉混纺面料

T/CTCA 10-2021 可水洗聚乳酸纤维/棉复合絮片

FZ/T 52041-2015 聚乳酸短纤维

SN/T 2681-2010 聚乳酸纤维制品成分定性分析方法

SN/T 2194-2008 纺织品.聚乳酸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Z/T 01127-201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

 

检测流程

 

1.测试对象的确认和准备

确定需要测试的对象,并进行初步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如果测试需要采样,需要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