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原位透射电镜分析

原位透射电镜分析

原位透射电镜分析主要属于分析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可实现材料微观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和微区成分分析。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作为拥有CMA资质的综合型科研检测单位,能够参考标准中的原位透射电镜分析试验方法对固体、粉末样品等样品的进行检验测试,并出具相关测试报告。.

原位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动态观测与微观机理研究的新窗口

简介

原位透射电镜(In-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situ TEM)是一种结合高分辨率成像与动态过程实时监测的先进表征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特殊设计的样品台或环境腔室,使透射电镜在保持高真空或可控环境(如加热、冷却、施加力或电场)的条件下,直接观察材料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响应。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透射电镜仅能观察静态样品的局限性,为揭示材料在原子或纳米尺度下的相变、缺陷演化、化学反应等机理提供了关键手段。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纳米技术、能源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原位TEM已成为材料科学、化学及交叉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原位透射电镜的适用范围

原位TEM技术广泛适用于多种领域的动态过程研究:

  1. 材料科学:金属、陶瓷、半导体等材料的相变行为、位错运动、晶界迁移等微观机制。
  2. 纳米技术:纳米颗粒的生长、组装、形貌演变,以及纳米器件在电场或力场下的性能变化。
  3. 能源材料:电池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退化、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表面重构。
  4. 生物学: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在特定环境(如温度、湿度)下的动态行为(需结合冷冻电镜技术)。
  5. 环境科学:材料在气体或液体环境中的腐蚀、氧化或催化反应过程。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需关联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场合,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通过原位观察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裂纹生成,可直接指导材料优化设计。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动态行为观测

    • 描述:实时记录材料在外部刺激(如加热、拉伸、通电)下的结构演变,例如位错滑移、晶粒生长或裂纹扩展。
    • 典型应用:研究高温合金的蠕变行为,或柔性电子器件在弯曲时的界面失效。
  2. 相变与结构演化分析

    • 描述:通过电子衍射(SAED)或高分辨成像(HRTEM)追踪材料相变的起始、传播路径及动力学规律。
    • 典型应用:分析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致结构变化。
  3. 化学反应的原子尺度追踪

    • 描述:在可控气氛或液体环境中(如使用微流控芯片),观察催化反应、氧化还原过程的表面原子重排。
    • 典型应用:揭示铂基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活性位点动态变化。
  4. 力学性能原位测试

    • 描述:通过纳米压痕或拉伸样品台,定量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力学参数,并与微观结构关联。
    • 典型应用:研究碳纳米管或二维材料的断裂韧性。
  5. 电场/磁场响应研究

    • 描述:施加电场或磁场,观察铁电材料畴壁运动或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化翻转过程。
    • 典型应用:优化多铁性材料的电-磁耦合性能。

检测参考标准

原位TEM的标准化体系仍在快速发展中,以下为相关国际及行业标准:

  1. ISO 21363:2020 Nanotechnologies — In situ TEM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nanoparticle growth and assembly 该标准规定了纳米颗粒生长与组装的原位TEM测试流程及数据可靠性要求。

  2. ASTM E3143-18 Standard Guide for In Situ Mechanical Testing of Materials in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提供力学性能原位测试的样品制备、加载速率控制及误差分析指南。

  3. GB/T 38783-2020 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中国国家标准) 适用于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原位拉伸/压缩试验。

  4. ISO/TS 21357:2021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s using in situ liquid-phase TEM 针对液相环境中纳米药物载体的动态释放行为制定测试规范。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样品制备与加载 原位实验需特殊设计的样品台或芯片,例如:

  • 加热台:最高可达1500°C,用于研究材料高温相变(如Protochips Aduro系统)。
  • 气体/液体腔:可在微米级腔室内通入气体(如H₂、O₂)或液体(如电解液),配合电子透明窗口实现环境控制。
  • 力学测试台:集成压电驱动或MEMS技术,实现纳米级位移精度(如Hysitron PI95 TEM PicoIndenter)。

2. 数据采集与分析

  • 成像模式
    • Bright Field/Dark Field TEM:追踪缺陷或相区分布。
    • STEM-EELS/EDS:同步获取成分与电子结构信息(如FEI Titan G3配备Super-X EDS)。
  • 动态记录:高速相机(如Gatan K3-IS)以每秒1000帧以上的速率捕捉瞬态过程。

3. 典型仪器配置

  • 透射电镜主机:场发射枪(FEG)TEM,如JEOL JEM-ARM300F、Thermo Fisher Spectra 300。
  • 附件系统
    • 环境控制器:Gatan Atmos或DENSsolutions Climate系统。
    • 原位电学测试模块:Nanofactory STM-TEM holder。

4. 实验流程示例(以催化反应研究为例)

  1. 样品制备:将催化剂纳米颗粒负载于电子透明SiN薄膜芯片。
  2. 环境腔室通入反应气体(如CO+O₂混合气),压力控制在10-1000 Pa。
  3. 升温至反应温度(如300°C),利用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STEM)观察表面原子迁移。
  4. 同步采集EDS信号,分析反应过程中元素分布变化。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原位TEM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态观测能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电子束损伤:高能电子束可能诱发样品非本征变化,需优化加速电压与剂量。
  • 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权衡:超快过程(如纳米颗粒成核)需结合超快电镜技术。
  • 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复杂工况(如高温+腐蚀介质+机械载荷)下的原位控制仍待突破。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辅助的图像分析、四维电子断层成像(4D-STEM)及低剂量技术的进步,原位TEM将更深度融入材料基因组计划与智能制造领域,为揭示“材料-性能-环境”的构效关系提供更强大的平台。

检测标准

GB/T 42208-2022 纳米技术 多相体系中纳米颗粒粒径测量 透射电镜图像法

GB/T 18907-2013 微束分析 分析电子显微术 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方法

T/CNTAC 21-2018 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鉴别方法 透射电镜法

ISO/TS 10797:2012 纳米技术——单壁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表征

SC/T 7207.3-2007 牡蛎马尔太虫病诊断规程 第3部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