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主要观察各种材料的微观形貌和通过能谱分析成分。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作为拥有CMA资质的综合型科研检测单位,能够参考标准中的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方法对固体、粉末样品等样品的进行检验测试,并出具相关测试报告。.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简介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In Situ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 Situ SEM)是一种结合高分辨率成像与实时动态观测功能的分析技术,能够在微观尺度下直接观察样品在外部刺激(如温度、应力、电场、化学环境等)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扫描电镜仅能提供静态形貌信息的局限,为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器件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验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纳米科技和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原位SEM技术逐渐成为揭示材料动态行为、失效机制及界面反应的重要工具。

适用范围

原位SEM技术适用于多种复杂场景的微观动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 材料科学:观察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在拉伸、压缩、加热或腐蚀条件下的微观结构演变。
  2. 生物医学:研究细胞或生物分子在特定环境(如湿度、温度)中的形貌变化与相互作用。
  3. 电子器件:分析半导体器件在通电、升温或机械载荷下的失效过程。
  4. 环境科学:监测污染物颗粒在气体或液体环境中的吸附、迁移及反应行为。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需要实时观测微观尺度动态过程的场景,例如电池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涂层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等。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微观结构表征 通过高分辨率二次电子成像(SEI)或背散射电子成像(BSE),获取样品表面形貌、晶体取向及成分分布信息。例如,观察金属断口的韧窝结构或半导体器件的界面缺陷。

  2. 动态过程观察 在加载台、加热台或液体池等附件辅助下,实时记录材料在应力、温度或化学环境中的动态响应。典型应用包括纳米颗粒的烧结过程、高分子材料的蠕变行为等。

  3. 元素分析与成分映射 结合能谱仪(EDS)或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现微区元素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生成成分分布图。例如,分析合金中析出相的化学成分或涂层材料的元素扩散行为。

  4. 原位力学测试 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加载装置,对微纳米尺度样品进行精确的力学性能测试,如纳米压痕、微梁弯曲实验等,同时同步记录微观结构变化。

检测参考标准

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原位SEM检测需遵循以下国际及行业标准:

  1. ISO 16700:2016 《微束分析-扫描电镜-图像放大校准指南》,规定了扫描电镜图像放大倍率的校准方法。
  2. ASTM E986-04(2019) 《扫描电子显微镜性能表征标准实践》,明确了仪器分辨率、稳定性等关键参数的测试流程。
  3. GB/T 27788-2020 《微束分析 扫描电镜能谱仪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能谱仪(EDS)的定量成分分析。
  4. ISO 21363:2021 《纳米技术-通过扫描电镜测量纳米颗粒尺寸分布》,规范了纳米颗粒尺寸的统计分析方法。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样品制备 根据检测目标选择适当的前处理技术。例如,导电性差的样品需喷镀金或碳层以提高成像质量;生物样品需通过临界点干燥法避免结构塌陷。

  2. 原位实验设计 针对不同外部条件(如力学加载、高温、电化学环境),选用适配的原位样品台。例如:

    • 力学加载台:可施加0.1 N至10 kN的载荷,配合高速相机实现应变速率控制。
    • 高温样品台:工作温度范围通常为室温至1500℃,配备红外测温系统以校准温度梯度。
    • 液体池装置:允许在SEM真空腔室内模拟液体环境,用于观察电化学反应或生物样品在溶液中的行为。
  3. 图像采集与分析 采用低电压模式(1-5 kV)减少荷电效应,或通过混合信号探测器(如蔡司Gemini镜筒)提升信噪比。动态过程需以高帧率(≥30 fps)记录,后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ImageJ、Gatan DigitalMicrograph)进行形变测量或颗粒追踪。

  4. 典型仪器配置

    • 主设备:场发射扫描电镜(如蔡司Sigma系列、Thermo Fisher Apreo 2、日立SU9000)。
    • 附件:牛津仪器X-Max能谱仪、Bruker eFlash EBSD系统、Deben机械加载台。
    • 辅助设备:离子束抛光仪(用于截面制备)、纳米操纵器(用于微结构操控)。

总结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通过整合高分辨率成像与动态环境模拟功能,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从静态表征到动态机理分析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关联微观结构演变与宏观性能变化,例如揭示电池电极材料的锂枝晶生长机制,或优化高温合金的蠕变抗性设计。未来,随着原位附件的小型化与智能化发展(如人工智能辅助实时分析),该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纳米材料、能源器件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标准

 

T/NLIA 004-2021 增材制造铝合金扫描电镜原位拉伸 试验方法

SIS SS 459 01 10-1991 声学-利用声强方法测定噪音源的声功率等级.使用原位扫描方法

GB/T 40905.2-2022 纺织品 山羊绒、绵羊毛、其他特种动物纤维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 第2部分:扫描电镜法

GB/T 30834-2022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 扫描电镜法

GB/T 38783-2020

 

检测流程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用途

 

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

相关部门查验:工商查验,市场监督管控,招投标,申报退税等

协助产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