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远红外线检测

远红外线检测

远红外线检测有哪些参考标准?检测方法有哪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对远红外线干燥箱、远红外纺织品、远红外加热产品等样品的远红外波长范围、法向发射率、电磁兼容性测试等项目进行检验测试,一般7-1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远红外线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简介

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FIR)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介于15微米至1毫米之间的不可见光波段,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和穿透性。远红外线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对远红外辐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及工业检测等领域。该技术通过捕捉目标物在远红外波段的响应信号,实现对物质成分、结构或状态的非破坏性检测,具有快速、高效、无需接触等特点。

适用范围

远红外线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科学:用于分析高分子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或热传导性能。
  2. 医疗健康:辅助诊断皮肤疾病、血液循环异常及肿瘤筛查。
  3. 环境监测:检测大气污染物(如CO₂、CH₄)的浓度分布。
  4. 工业检测:评估电子元件散热性能、管道泄漏定位及食品品质控制。
  5. 农业与林业:监测作物病虫害、评估木材含水率等。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热成像分析 通过远红外热像仪记录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识别异常发热或冷区。例如,在电力设备检测中,可快速定位电路过载或接触不良的故障点。

  2. 材料成分鉴定 利用远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物质的分子振动模式,确定其化学成分。例如,区分塑料种类或检测药品中的杂质。

  3. 水分含量检测 基于水分对远红外线的强吸收特性,定量分析土壤、粮食或纺织品中的水分含量。该方法适用于农业和仓储管理。

  4. 污染物监测 通过远红外吸收光谱检测气体或液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例如工业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

  5. 生物医学诊断 利用远红外热像仪观察人体体表温度分布,辅助诊断炎症、血管病变或早期肿瘤。

检测参考标准

远红外线检测的实施需遵循相关国际与国家标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主要标准包括:

  • ISO 18434-1:2008《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红外热成像-第1部分:设备特性与检测方法》
  • ASTM E1862-18《红外光谱法检测材料表面污染物的标准指南》
  • GB/T 19870-2018《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
  • IEC 62464-1:2016《医疗诊断用红外热成像设备性能要求》
  • ISO 10878:2013《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术语》

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

  1. 被动式检测法 通过接收物体自身发射的远红外辐射进行分析,适用于常温或高温物体的热状态检测。常用仪器包括:

    • 热像仪(如FLIR T系列):分辨率可达640×480像素,测温范围-40°C至2000°C。
    • 红外测温枪:便携式设备,用于快速测量表面温度,精度±1.5°C。
  2. 主动式检测法 向目标物发射远红外辐射后,分析其反射或透射信号。典型应用包括光谱分析与材料缺陷检测,仪器涵盖: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波长覆盖2.5~25微米,用于化学成分分析。
    •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结合远红外与微波特性,适用于药品无损检测。
  3. 数据处理与成像技术 现代远红外检测系统通常集成图像处理软件(如ThermaCAM Researcher),支持伪彩色成像、温度曲线分析及数据三维建模,显著提升检测效率。

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远红外线检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非接触性实时性,尤其适用于危险环境或精密器件的检测。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可对飞机蒙皮进行快速无损探伤。然而,该技术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环境温度波动、空气湿度或被测物表面发射率差异均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此外,远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有限,难以检测金属材料内部深层缺陷。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远红外检测正朝着智能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例如,结合深度学习的红外图像自动识别算法已用于工业质检流水线;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普及则推动了远红外光谱分辨率的提升。未来,微型化、低成本的远红外传感器将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智能穿戴设备与物联网中的应用。

结语

远红外线检测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已成为现代检测领域的重要工具。从工业生产到医疗健康,其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技术迭代持续加速。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与跨学科融合,远红外检测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探索物质世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检测标准

 

GB/T 29250-2012 远红外线干燥箱

FZ/T 64010-2000 远红外纺织品

SN/T 1589.12-2012 进出口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检验规程.第12部分:远红外加热产品

YY 0215.1-1995 电热消毒柜安全、消毒效果通用技术条件

DB13/T 1647-2012 远红外陶瓷微珠

JB/T 8377-2008 电热远红外型、芯烘干炉 技术条件

 

检测流程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用途

 

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

相关部门查验:工商查验,市场监督管控,招投标,申报退税等

协助产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