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路面摩擦系数是衡量道路表面抗滑性能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与交通效率。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长和车辆性能的提升,路面摩擦系数的科学检测已成为道路建设、养护及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该检测通过量化路面与轮胎间的摩擦特性,为道路设计优化、养护决策及事故预防提供数据支撑,尤其对降低雨雪天气下的交通事故率具有显著意义。
路面摩擦系数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纵向摩擦系数(SFC) 模拟车辆制动时轮胎与路面的纵向摩擦力,采用动态连续检测设备获取数据,反映车辆紧急制动性能。检测值低于0.45时需启动养护干预。
横向摩擦系数(BFC) 通过摆式仪测定轮胎侧向滑动阻力,表征车辆转向时的操控稳定性。适用于弯道、匝道等横向力显著区域的专项评估。
宏观纹理深度(MTD) 采用铺砂法或激光扫描测定路面0.5-50mm级构造深度,影响轮胎排水能力和高速工况下的水膜效应。国际航空协会要求跑道MTD≥0.8mm。
微观粗糙度(MPD) 通过激光断面仪获取0-0.5mm级表面特征,与橡胶分子级的摩擦作用密切相关。MPD值下降20%即提示抗滑性能劣化。
ASTM E274-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kid Resistance of Paved Surfaces Using a Full-Scale Tire》规范了动态摩擦测试车的操作流程,适用于高速公路级检测。
EN 13036-4:2011 《Road and airfiel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 Test methods - Part 4: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slip/skid resistance of a surface: The pendulum test》明确摆式仪的校准与测试方法。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规定了我国铺砂法、摆式仪等传统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
ISO 13473-1: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pavement texture by use of surface profile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mean profile depth》建立了激光纹理分析的标准化流程。
连续式动态检测系统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三维激光纹理扫描系统
车载式近红外检测仪
随着智能传感技术的进步,检测体系正朝着多参数同步采集、实时数据分析的方向发展。新型摩擦检测车已集成毫米波雷达、高光谱相机等设备,可同步获取摩擦系数、纹理特征、结构损伤等多维度数据。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使得区域路网安全评估周期从季度级缩短至周级,检测成本降低约40%。未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将推动检测技术从现状评估向风险预警升级。
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流程、智能化的装备体系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现代路面摩擦检测技术正在构建覆盖"数据采集-性能评价-养护决策"的完整技术链,为提升道路安全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T/CMA HG019-2020 轮胎试验路面摩擦系数测量方法--摆式仪测定法
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DB63/T 1381-2015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ASTM E1859-1997(2006 用可变滑动技术测量轮胎和路面之间摩擦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1859-1997 用可变滑动技术测量轮胎和路面之间摩擦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GJB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
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
相关部门查验:工商查验,市场监督管控,招投标,申报退税等
协助产品上市:产品需入驻网上商城、大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