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总多酚含量测定

总多酚含量测定

总多酚含量测定什么单位能做,有哪些检测项目?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为您提供的总多酚含量测定服务,依照GB/T 24200-2009 粗酚中酚及同系物含量的测定方法等相关标准及非标准方法对样品检测的总多酚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分析测试。.

总多酚含量测定技术概述

简介

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功能性成分。多酚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与功效,例如茶叶中的茶多酚、葡萄中的原花青素、中药材中的黄酮类物质等。因此,准确测定总多酚含量对产品质量控制、功能性评价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总多酚的测定方法逐渐标准化,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检测的适用范围

总多酚含量测定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领域:

  1. 食品与饮料行业:如果汁、茶叶、葡萄酒、咖啡等,用于评估其抗氧化能力及营养价值。
  2. 保健品与药品:如中药提取物、膳食补充剂等,用于功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3. 化妆品与日化产品:用于评价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或美白功效。
  4. 农业与植物研究:分析植物品种差异、生长环境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食品加工过程的监控,如杀菌、发酵、干燥等工艺对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检测项目及简介

总多酚检测的核心是通过化学或仪器方法对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具体项目包括:

  1. 总多酚含量测定:综合反映样品中所有酚类化合物的总量,通常以没食子酸或儿茶素为等效标准。
  2. 分类多酚检测:针对特定类别(如黄酮类、酚酸类、单宁类)进行细分分析,需结合色谱技术。
  3. 抗氧化活性关联分析:通过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如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关联性研究,评估其功能性。

检测参考标准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需遵循以下国内外标准:

  1. 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茶叶及其制品中总多酚的测定。
  2. ISO 14502-1:2005《Determination of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 — Part 1: Content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tea — Method using Folin-Ciocalteu reagent》:国际通用的福林酚法标准。
  3. AOAC 2012.03《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Wines by Folin-Ciocalteu Spectrophotometry》:葡萄酒中多酚测定的权威方法。
  4.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酚的测定》:涵盖食品基质中多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

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比色法和仪器分析法,具体如下:

  1. 福林-肖卡法(Folin-Ciocalteu法)

    • 原理:多酚在碱性条件下与福林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
    • 步骤:样品提取→加入福林试剂→加入碳酸钠显色→测定765 nm处吸光度→标准曲线定量。
    •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如岛津UV-1800)、离心机、恒温水浴锅。
    • 特点: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易受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干扰。
  2. 紫外分光光度法

    • 原理:利用多酚在特定波长(如280 nm)处的紫外吸收特性进行定量。
    • 步骤:样品前处理→直接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品换算含量。
    •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提取仪。
    • 特点:快速但特异性较差,适用于纯度较高的样品。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原理:通过色谱柱分离多酚单体,利用紫外或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
    • 步骤:样品萃取→过滤→色谱分离(常用C18柱)→检测(波长270-280 nm)→外标法或内标法定量。
    •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如Agilent 1260)、质谱联用仪(HPLC-MS)。
    • 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区分不同多酚类别,但设备昂贵且需复杂前处理。
  4. 近红外光谱法(NIRS)

    • 原理:基于多酚分子在近红外区的特征吸收峰建立模型,实现无损快速检测。
    • 步骤:光谱采集→模型校正→预测多酚含量。
    • 仪器:近红外光谱仪(如Bruker Matrix-F)、化学计量学软件。
    • 特点:适用于在线检测,但对模型依赖性强,需定期校准。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分析需求的提升,总多酚检测技术正向高通量、自动化和高精度方向发展。例如,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可将单次分析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质谱联用技术(如LC-MS/MS)能够实现痕量多酚的精准鉴定;微型化设备(如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则推动现场快速检测的普及。此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检测模型的预测能力与适用范围。

结语

总多酚含量测定作为功能性成分分析的关键环节,其技术的标准化与创新对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未来,随着跨学科技术的融合,检测方法将更加高效、精准,为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保障。

GB/T 38415-2019 玩具中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6635-2011 动植物油脂 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207-2009 洗油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24200-2009 粗酚中酚及同系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QB/T 5453-2019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麝香草酚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BS EN ISO 9936

 

检测流程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

3.签署检测委托书,支付测试费用;

4.整理实验数据,出具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用途

 

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

政府监管查验:工商查验,市场监督管控,招投标,申报退税等

协助产品上市:产品需入驻网上商城、大型超市等

助力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