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干冰检测

干冰检测

干冰检测办理需要检测哪些项目,有哪些标准可以参考?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为您提供的干冰检测服务,依照TIS 105-1996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等相关标准及非标准方法对样品的有效蒸发残渣、油脂、重金属等项目进行分析测试。.

干冰检测技术及应用概述

简介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CO₂)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如低温、无残留挥发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冷链运输、医药制品保存、工业清洗、舞台烟雾效果等领域。然而,干冰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和效果,例如纯度不足可能导致冷却效率下降,杂质残留可能污染被冷却物,挥发速率不稳定可能影响冷链运输的时效性。因此,对干冰进行系统性检测是保障其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的必要环节。

干冰检测的适用范围

干冰检测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1. 食品冷链运输:确保干冰纯度及挥发速率符合食品保鲜需求,避免因杂质污染或挥发过快导致食品变质。
  2. 医疗制品储存:检测干冰中微生物或化学残留物,防止疫苗、生物样本等受到污染。
  3. 工业清洗:验证干冰颗粒的硬度、密度及粒径分布,以保证清洗设备时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4. 舞台特效及科研实验:控制干冰挥发速率及烟雾生成稳定性,满足特定场景需求。 此外,干冰生产企业和第三方质检机构也需通过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

检测项目及简介

干冰检测通常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1. 纯度检测 干冰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纯度需达到99%以上。杂质(如水分、硫化物)的存在可能影响其升华温度及使用安全性。例如,水分残留会导致干冰结块,影响冷链运输中的均匀降温。

2. 密度与硬度检测 密度直接影响干冰的冷却能力,而硬度则决定其在工业清洗中的抗破碎性。高密度干冰可延长冷却时间,但硬度过高可能损伤清洗设备表面。

3. 挥发速率检测 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升华,挥发速率需稳定可控。过快的挥发可能导致冷链运输中温度波动,增加物流成本。

4. 残留物分析 检测干冰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有机物或微生物残留,确保其符合食品级或医用级标准。

5. 颗粒粒径分布 工业清洗用干冰需满足特定粒径范围(通常为1-3 mm),粒径过大会降低清洗效率,过小则可能堵塞设备。

检测参考标准

干冰检测需依据国际及国内标准,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权威性:

  • ASTM E1755-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Carbon Dioxide by ICP-MS 适用于检测干冰中重金属杂质含量。
  • ISO 21687:2007 Solid carbon dioxide (dry ice) —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规定了干冰密度、纯度及挥发速率的测试方法。
  • GB/T 23985-2009 工业用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中国国家标准,涵盖纯度、颗粒度及残留物的检测要求。
  • EN 936:2020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Carbon dioxide 欧盟标准中关于二氧化碳纯度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需采用多种方法及仪器:

1. 纯度检测

  • 方法:气相色谱法(GC)或红外光谱法(IR)。
  • 仪器:气相色谱仪(如Agilent 7890B)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的特征吸收峰,计算纯度百分比。

2. 密度与硬度检测

  • 方法:阿基米德排水法(密度)或洛氏硬度计(硬度)。
  • 仪器:密度计(如Mettler Toledo)和数字硬度计(如Wilson Rockwell)。

3. 挥发速率检测

  • 方法:热重分析法(TGA)。
  • 仪器:热重分析仪(如TA Instruments TGA 550)。 通过记录干冰在恒温条件下的质量损失曲线,计算单位时间挥发量。

4. 残留物分析

  • 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或离子色谱法(IC)。
  • 仪器:ICP-MS(如PerkinElmer NexION 350D)或离子色谱仪(如Dionex ICS-6000)。

5. 颗粒粒径分布

  • 方法:激光衍射法或筛分法。
  • 仪器:激光粒度分析仪(如Malvern Mastersizer 3000)。

结语

干冰检测是保障其安全应用和高效性能的关键环节。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及先进仪器,可精准评估干冰的物理化学性质,为食品、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如AI辅助数据分析),干冰质量控制将进一步提升效率与精度,推动其在更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TIS 105-1996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SNI 06-0126-1987 干冰

Q_320201HSAA02-2016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PN BN 8141-04-1965 发酵干冰

CNS 196-1952 块状干冰

BS ISO 5765-1-2002 奶粉、干冰混合物和加工的奶酪.乳糖含量的测定.利用乳糖中葡萄糖含量的酶催化方法

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ISO 78

干冰的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测定

仪器与材料:分析天平:精度0.0001g、千燥箱:精度1℃、烧杯:100mL

试验步骤

称取约50g试样(称准至0.0002g)于事先经105℃干燥至恒重的烧杯中,于室温下待试样蒸发完全后,将烧杯置于(105±2)℃的干燥箱中干燥20min,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检测流程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