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CO₂)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如低温、无残留挥发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冷链运输、医药制品保存、工业清洗、舞台烟雾效果等领域。然而,干冰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和效果,例如纯度不足可能导致冷却效率下降,杂质残留可能污染被冷却物,挥发速率不稳定可能影响冷链运输的时效性。因此,对干冰进行系统性检测是保障其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的必要环节。
干冰检测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干冰检测通常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1. 纯度检测 干冰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纯度需达到99%以上。杂质(如水分、硫化物)的存在可能影响其升华温度及使用安全性。例如,水分残留会导致干冰结块,影响冷链运输中的均匀降温。
2. 密度与硬度检测 密度直接影响干冰的冷却能力,而硬度则决定其在工业清洗中的抗破碎性。高密度干冰可延长冷却时间,但硬度过高可能损伤清洗设备表面。
3. 挥发速率检测 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升华,挥发速率需稳定可控。过快的挥发可能导致冷链运输中温度波动,增加物流成本。
4. 残留物分析 检测干冰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有机物或微生物残留,确保其符合食品级或医用级标准。
5. 颗粒粒径分布 工业清洗用干冰需满足特定粒径范围(通常为1-3 mm),粒径过大会降低清洗效率,过小则可能堵塞设备。
干冰检测需依据国际及国内标准,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权威性: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需采用多种方法及仪器:
1. 纯度检测
2. 密度与硬度检测
3. 挥发速率检测
4. 残留物分析
5. 颗粒粒径分布
干冰检测是保障其安全应用和高效性能的关键环节。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及先进仪器,可精准评估干冰的物理化学性质,为食品、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如AI辅助数据分析),干冰质量控制将进一步提升效率与精度,推动其在更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TIS 105-1996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SNI 06-0126-1987 干冰
Q_320201HSAA02-2016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PN BN 8141-04-1965 发酵干冰
CNS 196-1952 块状干冰
BS ISO 5765-1-2002 奶粉、干冰混合物和加工的奶酪.乳糖含量的测定.利用乳糖中葡萄糖含量的酶催化方法
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ISO 78
干冰的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测定
仪器与材料:分析天平:精度0.0001g、千燥箱:精度1℃、烧杯:100mL
试验步骤
称取约50g试样(称准至0.0002g)于事先经105℃干燥至恒重的烧杯中,于室温下待试样蒸发完全后,将烧杯置于(105±2)℃的干燥箱中干燥20min,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