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和半导体工业的核心原材料,其纯度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性能。例如,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半导体器件的电学特性均与多晶硅的杂质含量密切相关。纯度检测作为多晶硅生产与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能够为材料性能评估、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纯度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晶硅纯度检测主要服务于以下领域:
多晶硅纯度检测涵盖物理、化学及电学性质的综合分析,核心项目包括:
总金属杂质含量 金属杂质(如Fe、Cu、Ni)会显著降低半导体器件的载流子寿命。检测需覆盖痕量级(ppb级)元素,常用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碳含量 碳杂质可能形成碳化硅夹杂物,影响晶体结构。检测方法以红外吸收光谱(FTIR)为主,通过测量Si-C键的特征吸收峰定量分析。
氧含量 氧元素在高温工艺中可能形成氧沉淀,导致晶格缺陷。采用低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LT-FTIR),检测波数为1107 cm⁻¹的Si-O-Si振动峰。
施主/受主杂质浓度 硼(B)、磷(P)等掺杂剂需精确控制。四探针电阻率测试结合霍尔效应分析可测定载流子浓度,推断杂质分布。
表面污染物 包括有机物、颗粒物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
多晶硅纯度检测需遵循国际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
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 原理:通过辉光放电产生离子化样品,利用高分辨率质谱分离并检测杂质元素。 仪器:Thermo Scientific Element GD、Nu Instruments Astrum 优势:检出限低至0.01 ppb,可同时分析50余种元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原理:基于分子振动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定量测定C、O等轻元素。 仪器:Bruker VERTEX 80v、PerkinElmer Frontier 操作要点:需将样品制备成1-2 mm厚度的抛光片,消除表面散射干扰。
二次离子质谱(SIMS) 原理:用高能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检测溅射出的二次离子。 仪器:CAMECA IMS 7f、PHI nanoTOF II 应用:适用于纵向杂质分布分析,深度分辨率达纳米级。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原理:通过等离子体激发样品产生特征光谱,用于金属杂质定量。 仪器:Agilent 5110、PerkinElmer Avio 500 局限性:对高纯样品需结合酸溶解前处理,可能引入污染风险。
低温光致发光谱(LT-PL) 原理:在液氦温度下检测杂质相关的发光峰,识别B、P等浅能级杂质。 仪器: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 数据解析:需结合标准数据库进行峰位匹配与半定量计算。
当前检测技术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超痕量杂质(如Al、Ca)的精准定量,二是晶界、缺陷处杂质分布的微观表征。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多晶硅纯度检测是保障新能源与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随着检测技术的革新与标准的完善,其将在材料性能提升、生产工艺优化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行业需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动检测方法向更高灵敏度、更快响应速度迈进。
GB/T 29054-2019 太阳能电池用铸造多晶硅块
GB/T 37049-2018 电子级多晶硅中基体金属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7051-2018 太阳能级多晶硅锭、硅片晶体缺陷密度测定方法
GB/T 35309-2017 用区熔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颗粒状多晶硅的规程
GB/T 25074-2017 太阳能级多晶硅
GB/T 33236-2016 多晶硅 痕
中析研究所为您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
检验测试:提供材料、食品、化工、高分子、微生物、纺织品、电工电子、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检验测试服务;
技术服务:提供未知物分析、成分分析、元素分析、失效分析、微观观察等服务。
可靠性测试:气候环境测试、机械环境测试、综合环境测试、包装运输测试、IP防护测试、物理性能测试、电磁兼容环境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失效分析测试等。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