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扭强度测试技术综述
简介
抗扭强度是材料或结构件在受到扭矩作用时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工程设计与制造领域,抗扭强度测试广泛应用于机械零部件、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建筑构件的质量评估中。通过精确测定材料的抗扭强度,可有效验证其是否满足实际工况下的承载需求,从而避免因扭转失效引发的安全隐患。
适用范围
抗扭强度测试的适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 金属材料:如轴类零件、紧固件、管材等,需验证其在扭转载荷下的屈服强度与断裂极限。
- 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评估其抗扭刚度与抗疲劳特性,常用于汽车传动部件或航空航天结构件。
- 建筑构件:如钢筋、钢结构连接件等,需满足抗震设计中的抗扭性能要求。
- 生物医学材料:例如骨科植入物的抗扭强度测试,需确保其在人体内的长期稳定性。
检测项目及简介
抗扭强度测试通常涵盖以下核心检测项目:
- 极限扭矩(T_max):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值,反映其抗扭承载能力。
- 剪切模量(G):表征材料在弹性阶段的抗扭刚度,通过扭矩-转角曲线的线性段斜率计算得出。
- 断裂扭转角(θ_f):材料断裂时的相对扭转角度,用于评估其塑性变形能力。
- 扭矩-应变曲线:记录材料从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全过程,为材料本构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参考标准
抗扭强度测试需遵循国际及行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可比性:
- ASTM F543-2021《金属医用骨钉轴向与扭转性能测试方法》
- ISO 7800:2015《金属材料—线材—扭转试验方法》
- GB/T 239-2020《金属材料 线材 单向扭转试验方法》
- ASTM A938-2021《线材扭转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
- ISO 1539:2022《塑料—扭转振动法测定动态力学性能》
检测方法及仪器
-
静态扭转试验
- 方法:试样固定于扭转试验机两夹头间,通过施加单向递增扭矩直至试样断裂,记录扭矩-转角曲线。
- 仪器:电子式扭转试验机(如Instron 8862),配备高精度扭矩传感器(精度±0.5%)和光学编码器(角度分辨率0.01°)。
-
动态扭转疲劳试验
- 方法:对试样施加交变扭矩载荷,测定其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与裂纹扩展速率。
- 仪器:伺服液压扭转疲劳试验机(如MTS 809),支持频率范围0.1-50 Hz,最大扭矩可达2000 N·m。
-
非接触式应变测量
- 方法: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或激光散斑干涉法,实时捕捉试样表面应变分布。
- 仪器:三维光学应变测量系统(如LaVision StrainMaster),空间分辨率达0.1 μm。
-
高温/低温环境模拟试验
- 方法:在温控箱内进行抗扭强度测试,评估极端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仪器:带环境箱的扭转试验机(如Zwick Roell TZM),温度范围-70°C至+300°C。
技术要点与挑战
- 试样制备:需严格遵循标准规定的尺寸公差(如直径偏差≤0.02 mm),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测试误差。
- 夹持系统设计:采用液压或气动夹头,确保试样在测试过程中无滑动,同时减少附加弯矩的影响。
- 数据修正:对试验机传动链的惯性力矩进行补偿,并通过有限元分析(FEA)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新兴技术应用: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扭矩-应变曲线的实时预测与异常检测,提升测试效率。
结语
抗扭强度测试作为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发展始终与工业需求紧密相连。随着高精度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算法及多物理场耦合测试方法的进步,未来该领域将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与数据可靠性,为新材料研发与工程结构优化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撑。
检测标准
GB/T 34217-2017 耐火材料 高温抗扭强度试验方法
ISO 17754-2014 木结构. 试验方法. 钉入螺丝的抗扭强度
DIN EN 4491-2013 航空航天系列. 非金属材料. 厌氧可聚合化合物. 螺纹锁固. 抗扭强度
KS M ISO 10964-2010 粘合剂.螺纹紧固件上厌氧粘合剂的抗扭强度的测定
NF P21-389-2009 木结构.试验方法.钉入螺丝的抗扭强度
扭矩在物理学中就是力矩的大小,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国际单位是牛米N·m,剪断应力即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检测流程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