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作为一维纳米材料的代表,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在复合材料、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如直径、长度、手性)和理化性质(如纯度、缺陷密度)直接影响其性能表现。因此,建立系统化的检测方法对质量控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推进至关重要。
结构表征
成分与纯度分析
力学性能测试
**功能性指标检测
ISO/TS 21346:2021 《纳米技术-碳纳米管表征-热重分析法测定碳纯度》 规范了TGA测试中的升温程序(通常10℃/min)、气体流量(空气50 mL/min)和数据处理方法。
ASTM E2859-11(2020) 《拉曼光谱法表征单壁碳纳米管的标准指南》 规定D峰(1350 cm⁻¹)与G峰(1580 cm⁻¹)强度比作为缺陷密度的量化指标。
GB/T 33818-2017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电阻率测试方法》 详细说明浆料涂布厚度(20±2 μm)、固化工艺对导电网络形成的影响。
IEC 62607-3-1:2017 《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3-1部分:碳纳米管薄膜的薄层电阻》 明确四探针间距(1.0 mm)、压力控制(0.5 N)等关键测试参数。
三维结构解析系统 联用聚焦离子束(FIB)与SEM的三维重构技术,可无损解析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空间分布。
原位表征平台 环境透射电镜(ETEM)在加热、通电状态下实时观测碳管的结构演变过程。
高通量检测方案 自动化拉曼成像系统(如Renishaw StreamLine)可在1小时内完成10^4个位点的缺陷扫描。
超灵敏成分分析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实现表面官能团的ppm级定量分析。
当前检测技术面临纳米尺度表征精度与宏观性能关联性不足的难题。例如,现有标准中碳管分散度的评价仍依赖主观的TEM图像统计。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随着纳米计量学与智能检测技术的融合,碳纳米管检测正朝着高通量、智能化和标准化方向演进。这不仅推动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更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
GB/T 39978-2021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粉体电阻率 四探针法
GB/T 39114-2020 纳米技术 单壁碳纳米管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方法
GB/T 37152-2018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材料 薄层电阻
GB/T 37225-2018 纳米技术 水溶液中多壁碳纳米管表征 消光光谱法
GB/T 36065-2018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无定形碳、灰分和挥发物的分析 热重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