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颗粒粒径分布: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冲调后羊乳粉颗粒的大小分布,反映颗粒分散的均匀性,具体参数为D10(10%颗粒粒径≤该值,单位μm)、D50(中位粒径,单位μm)、D90(90%颗粒粒径≤该值,单位μm),测量范围0.1-1000μm,相对标准偏差≤5%。
沉降速率:通过自然沉降法或离心沉降法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中颗粒的沉降速度,反映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具体参数为0-60min内的沉降体积比(沉降物体积/初始分散体系体积100%),精度1%。
浊度:采用比浊法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的浊度值,反映颗粒分散的均匀程度及浓度,单位为NTU(nephelometricturbidityunit),测量范围0-1000NTU,分辨率0.1NTU,相对误差≤2%。
Zeta电位:利用电泳法测定冲调后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反映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判断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测量范围-100到+100mV,精度2mV,重复性≤3%。
分散指数(PDI):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计算颗粒粒径分布的宽度,即D90/D10的比值,反映颗粒大小的均一性,一般要求PDI≤5(数值越小,分散越均匀)。
游离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或加速溶剂萃取法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中游离脂肪的含量,反映脂肪的分散状态(脂肪未充分分散会导致浮油),单位为%(质量分数),测量精度0.1%。
粘度: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的粘度,反映体系的流动特性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mPas(毫帕秒),测量范围1-1000mPas,相对误差≤5%。
絮凝率: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在静置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计算絮凝率(ΔA/初始A100%,ΔA为静置前后吸光度差值),反映颗粒的絮凝程度,精度1%。
再分散性:将冲调后分散体系静置24小时后,通过震荡(200rpm,5min)测定浊度恢复率(震荡后浊度/初始浊度100%),反映分散体系的再分散能力,要求恢复率≥90%(具体数值根据产品标准调整)。
颗粒形态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冲调后颗粒的形态(如球形、不规则形)及聚集状态(单颗粒、团聚体),放大倍数100-1000,记录颗粒形态特征。
浮油率: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静置1小时后的浮油体积,反映脂肪的分散稳定性,单位为%(浮油体积/初始分散体系体积100%),精度0.5%。
羊乳粉原料:未添加其他成分的纯羊乳粉,检测其冲调后分散性能,为后续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婴儿配方羊乳粉:针对婴幼儿设计的配方羊乳粉,分散度影响消化吸收及营养利用,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人配方羊乳粉:面向成人的营养羊乳粉,分散度影响冲调便利性及口感,直接关系消费者体验。
老年营养羊乳粉:针对老年人设计的高钙、易消化羊乳粉,分散度影响营养成分的释放及吸收效率。
特殊医学用途羊乳粉:如术后营养、胃肠道功能障碍专用羊乳粉,分散度需符合医学配方的特殊要求。
羊乳粉基固体饮料:以羊乳粉为主要原料的固体饮料(如奶茶粉、蛋白固体饮料),分散度影响冲调后的均匀性及口感。
羊乳粉调味品:如羊乳粉制成的调味粉(如汤料粉、蘸料粉),分散度影响调味成分的溶解及分布。
羊乳粉冰淇淋预混料:用于制作冰淇淋的羊乳粉预混料,分散度影响冰淇淋的质地及稳定性。
羊乳粉蛋白粉:高纯度羊乳蛋白粉(如乳清蛋白粉、酪蛋白粉),分散度影响其在运动营养产品中的应用效果。
羊乳粉代餐粉:用于代餐的羊乳粉产品,分散度影响饱腹感及营养吸收的持续性。
GB/T19883-2018《乳粉》:规定了乳粉冲调性能的测定方法,包括分散性、溶解度等指标。
ISO11817-2:2010《乳和乳制品冲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分散性的测定》:国际标准,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乳粉冲调后的颗粒分散性。
GB/T29602-2013《固体饮料》:适用于固体饮料的分散性测定,规定了自然沉降法及离心法的测试步骤。
ISO13320-1:2009《激光衍射法测定颗粒大小分布第1部分:总则》:国际标准,规范了激光衍射法测定颗粒粒径分布的通用要求。
GB/T21730-2008《乳粉和乳清粉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激光衍射法》:专门针对乳粉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标准。
ISO22412:2008《化妆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离心法测定沉降速率》:国际标准,提供了离心法测定分散体系沉降速率的方法,可用于羊乳粉。
GB/T16771-2008《化妆品粘度的测定》:旋转粘度计的测定方法可参考用于羊乳粉分散体系的粘度检测。
ISO7027-1:2016《水质浊度的测定第1部分:nephelometric法》:国际标准,规范了浊度的测定方法,适用于羊乳粉冲调后的浊度检测。
GB/T31740.2-2015《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膳食纤维第2部分:分散性测定》:可参考用于羊乳粉中膳食纤维的分散度检测。
ISO13099-1:2012《颗粒表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第1部分:总则》:国际标准,提供了分散体系稳定性测定的通用原则,可指导羊乳粉分散度检测。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激光衍射原理,通过测量颗粒对激光的散射光强度分布,计算颗粒粒径分布,用于羊乳粉冲调后颗粒粒径分布(D10、D50、D90)的测定,测量范围0.1-1000μm,相对标准偏差≤5%。
台式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加速颗粒沉降,测定冲调后分散体系的沉降速率,用于沉降体积比的计算,转速范围0-10000rpm,精度50rpm,可设置不同离心时间(0-60min)。
浊度计:基于nephelometric原理,测量分散体系中颗粒对光的散射强度,转化为浊度值(NTU),用于反映羊乳粉冲调后的分散均匀程度,测量范围0-1000NTU,分辨率0.1NTU,相对误差≤2%。
Zeta电位仪:利用电泳现象,测量颗粒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计算zeta电位,反映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判断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测量范围-100到+100mV,精度2mV,重复性≤3%。
旋转粘度计:通过旋转桨叶测量分散体系的粘度,反映体系的流动特性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用于羊乳粉冲调后分散体系的粘度测定,测量范围1-1000mPas,相对误差≤5%,支持不同转速(10-1000rpm)设置。
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分散体系在特定波长(如600nm)下的吸光度,计算絮凝率,反映颗粒的絮凝程度,波长范围400-700nm,吸光度精度0.001,重复性≤0.5%。
光学显微镜:通过光学放大观察冲调后颗粒的形态及聚集状态,用于颗粒形态的定性分析,放大倍数100-1000,带数码成像系统,可记录颗粒图像。
分析天平:用于准确称量羊乳粉样品及分散介质的质量,保证样品浓度的准确性,感量0.1mg,最大称量200g,精度0.00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