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透雾率:衡量设备对雾环境下图像清晰度的提升能力,模拟雾浓度0~5g/m,计算透雾后图像与原始雾图像的对比度比值,测量精度2%。
亮度增益:评估透雾算法对图像亮度的增强效果,在雾浓度3g/m环境下,测量透雾前后图像的平均亮度值并计算增益倍数,范围1~5倍,精度5%。
色彩还原度:检测透雾后图像的色彩真实性,采用24色标准色卡,在雾浓度2g/m环境下,测量透雾后色卡颜色与标准颜色的ΔE值,要求ΔE≤3,精度0.2。
雾浓度适应性:测试设备在不同雾浓度下的性能稳定性,雾浓度范围0.5~10g/m,每0.5g/m梯度记录透雾率变化,要求透雾率下降幅度≤10%(从0.5g/m到10g/m)。
实时处理延迟:评估设备透雾算法的实时性能,在1080P分辨率下,测量从图像输入到透雾输出的时间,要求延迟≤50ms,精度1ms。
边缘保留能力:检测透雾后图像的边缘细节保留情况,采用ISO12233标准测试卡,在雾浓度3g/m环境下,测量透雾后图像的边缘锐度(MTF值),要求MTF(50lp/mm)≥0.3,精度0.02。
动态范围保持:评估透雾后图像的亮暗细节保留能力,在雾浓度2g/m环境下,测量透雾前后图像的动态范围(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比值),要求动态范围保持率≥85%,精度3%。
算法抗干扰性:测试设备在雾环境中应对杂散光的能力,在雾浓度3g/m环境下,加入500lux杂散光,测量透雾率变化,要求变化≤5%。
长期稳定性:评估设备连续工作时透雾功能的稳定性,连续运行24小时,每小时测量透雾率,要求最大偏差≤3%。
多场景适应性:检测设备在不同雾类型(辐射雾、平流雾)下的性能,模拟两种雾类型,测量透雾率,要求差值≤4%。
监控摄像机:包括道路监控、园区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等场景下的透雾摄像机,评估其在雾霾天气中的图像采集效果。
车载视觉系统:汽车、无人机等车载设备的透雾功能,覆盖行车辅助、自动驾驶等应用,检测其在雾天的环境感知能力。
安防设备:银行、机场等安防场景的透雾摄像头,确保雾天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辨识度。
智能交通设备: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等智能交通设备的透雾功能,保障雾天交通监控的准确性。
航空航天设备:飞机、卫星等航空航天设备的透雾成像系统,检测其在高空雾、云团中的图像传输效果。
海事设备:船舶导航、港口监控等海事设备的透雾功能,评估其在海雾中的航行安全保障能力。
工业检测设备:工业生产中的视觉检测设备(如流水线产品检测),检测其在雾态环境(如工业蒸汽、烟雾)中的检测精度。
医疗影像设备:部分医疗影像设备(如超声、CT)的透雾算法,提升雾态组织图像的清晰度(如肺部雾霾影像)。
消费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的透雾拍照功能,满足用户在雾天的摄影需求。
环境监测设备:气象站、环境监测仪等设备的透雾功能,确保雾天环境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GB/T36298-2018《视频监控摄像机透雾功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规定了视频监控摄像机透雾功能的技术要求、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ISO21551-1:2019《道路车辆驾驶员辅助系统第1部分:透雾功能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国际标准,针对车载驾驶员辅助系统的透雾功能提出性能要求和测试规范。
ASTME2965-14《雾环境下成像系统性能测试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定义了成像系统在雾环境中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透雾率、亮度增益等指标。
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其中包含透雾功能的联网传输性能要求,确保雾天监控画面的传输质量。
IEC62676-5-1:2020《多媒体系统第5-1部分:透雾功能技术要求》: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覆盖多媒体设备透雾功能的技术规范。
GB/T15865-2008《摄像机(PAL/SECAM/NTSC)测量方法》:其中涉及透雾功能的测量方法,包括亮度、对比度等指标的测试。
ISO16505:2015《智能交通系统视频检测设备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针对智能交通视频检测设备的透雾功能,规定了测试条件和性能指标。
GB/T34000-2017《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包含车载设备透雾功能的要求,确保雾天行驶记录的清晰度。
ASTMD7302-18《雾环境下视觉系统性能评估标准》:美国标准,用于评估视觉系统在雾环境中的性能,包括透雾率、色彩还原等指标。
IEC60825-1:2014《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其中涉及透雾激光设备的安全要求,确保透雾功能的同时符合安全标准。
雾环境模拟箱:用于模拟不同浓度、类型的雾环境(辐射雾、平流雾),提供稳定的测试环境,支持雾浓度0~10g/m调节,均匀性≥90%。
图像质量分析仪:用于测量透雾后的图像指标(透雾率、亮度增益、色彩还原度),支持1080P/4K分辨率,测量精度1%。
高速摄像机:记录透雾过程中的实时图像,用于分析动态性能(实时处理延迟),帧率≥1000fps,快门速度≤1μs。
光谱辐射计:测量透雾前后的光谱分布,评估色彩还原度,波长范围380~780nm,光谱分辨率≤1nm。
延迟测试仪:测量设备透雾处理的实时延迟,支持输入输出信号同步,延迟测量范围0~1000ms,精度0.1ms。
边缘锐度测试仪:用于测量透雾后图像的边缘保留能力,采用ISO12233标准测试卡,支持MTF值计算,精度0.01。
动态范围测试仪:测量透雾前后图像的动态范围,支持最大亮度10000cd/m,最小亮度0.01cd/m,精度2%。
杂散光模拟器:用于模拟环境中的杂散光干扰,支持50~1000lux杂散光调节,均匀性≥85%。
长期稳定性测试系统:用于评估设备连续工作时的性能,支持24小时以上连续运行,实时监测透雾率、亮度等指标,数据记录间隔≤1分钟。
多场景模拟平台:整合雾环境模拟、杂散光模拟、运动模拟等功能,用于测试设备在多场景下的适应性,支持场景切换时间≤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