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热失控触发温度测试:测定电芯内部短路引发连锁反应的临界温度值,监测点包括壳体表面温度(-20℃~1000℃)和内部核心温度(100℃~1200℃)
燃烧速率测定:量化单体电池在强制点燃条件下的火焰蔓延速度,记录单位时间烧损长度(mm/s)及质量损失率(g/s)
喷射火焰持续时间:记录电池泄压阀开启后主动喷射火焰的持续时长(0-600s),测量火焰投射距离(0-3m)与扩散角度(0-180°)
热释放速率测试:通过氧消耗法测定燃烧过程单位时间释放热量(kW),记录峰值热释放速率(kW/m²)及总释放量(MJ)
烟气密度等级评定:使用透光率法测定可见光衰减系数(0~100%),记录最小透光率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
有毒气体成分分析:定量检测燃烧释放物中CO(0-10000ppm)、HF(0-500ppm)、SO₂(0-1000ppm)等气体的浓度峰值
热失控传播测试:验证模组中单体温升触发相邻单元热失控的时间间隔(0-60min),记录传播路径温度梯度(℃/cm)
外部火烧耐受性:依据标准火源曲线测试电池包在直接火焰冲击下的安全响应,记录起火时间(0-120min)和爆炸发生临界点
过充安全边界测试:确定不同倍率(0.5C-5C)过充电至热失控的电压阈值(4.2V-10V)及温升曲线(Δ℃/min)
机械滥用安全测试:模拟挤压变形量(0-80%)与针刺穿透深度(0-100%)引发内部短路的临界力学参数
浸水安全性能:评估不同盐度(0‰-35‰)水体浸泡后的绝缘电阻变化(1MΩ~1GΩ)及漏电流值(0-1A)
低温燃烧特性:检测-40℃环境条件下电解液挥发性对燃烧速度的影响系数(1.0x-3.0x)
锂离子电芯材料体系:包含钴酸锂(LC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NCM/NCA)等正极活性物质
电池隔膜基材:聚乙烯(PE)/聚丙烯(PP)单层膜、陶瓷涂层复合膜等微孔结构材料
电解液组分:六氟磷酸锂(LiPF₆)基溶液体系,含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等有机溶剂
电极片组件:涂覆铝箔/铜箔集流体,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单体电池结构:圆柱形(18650/21700)、方形铝壳、软包电池等封装形式
动力电池模组:电动汽车用高压电池包(300V-800V),含液冷板/导热胶热管理组件
储能系统单元: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柜(50kWh-1MWh),含电池管理系统(BMS)
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用高能量密度电池(3.7V-4.4V,1000mAh-20000mAh)
电动工具电池包:高倍率放电型电池组(10A-50A持续电流)
航空运输电池:符合IATA DG规范的可携式电子设备备用电池
回收处理材料:退役动力电池拆解后的黑粉、电极碎片等再生资源
固态电池原型: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体系半固态电池样品
JianCe 1642 锂电池安全标准
IEC 62133 便携式密封二次电池安全要求
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UN 38.3 危险品运输测试标准
SAE J2464 电动车辆电池滥用测试
ISO 12405-3 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
GB/T 36276-2018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IEC 62619 工业用锂蓄电池安全标准
JianCe 1973 固定式储能系统安全标准
GB 40165-2021 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
大型燃烧测试舱:容积≥27m³的密闭空间,配备可控点火源系统,用于模拟电池包级火灾场景
锥形量热仪:依据ISO 5660标准设计,可精确测定热释放速率(0-2000kW/m²)及有效燃烧热(MJ/kg)
电池绝热量热仪:具备1000W以上补偿加热能力,测量比热容(0.5-2.5J/g·K)和自加热速率(0.01-10℃/min)
高速热成像系统:采样频率≥1000Hz的红外热像仪,空间分辨率0.1mm,温度范围400-2000℃
多组分气体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系统,检测极限达0.1ppm,覆盖20种以上气体组分
电池滥用测试平台:集成挤压(0-300kN)/针刺(穿透速度0.1-80mm/s)/冲击(加速度50-100g)多功能测试机
烟气透光率测试系统:配备635nm激光光源,测量精度±2%,动态范围0-100%透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