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急性毒性试验:评估底栖生物暴露于沉积物后短时间内的死亡率,检测参数包括96小时死亡率(%)、半致死浓度(LC50)。
慢性毒性试验:研究长期暴露下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等亚致死效应,检测参数包括生长速率(mm/d)、繁殖力(幼体数/亲体)、畸形率(%)。
生物积累测定:分析底栖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检测参数包括污染物浓度(mg/kg湿重)、生物浓缩因子(BCF)。
细胞毒性检测: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沉积物提取物对细胞的损伤,检测参数包括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
生化标志物分析:测定底栖生物体内与毒性相关的酶活性或代谢产物,检测参数包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nmol/min/mg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μmol/min/mg蛋白)、丙二醛(MDA)含量(nmol/mg蛋白)。
种群水平效应评估:分析底栖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检测参数包括种群密度(个体/m²)、物种丰富度(种数)、优势种百分比(%)。
沉积物孔隙水毒性试验:分离沉积物孔隙水,测试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检测参数包括孔隙水pH、溶解氧(DO)浓度(mg/L)、72小时幼体存活率(%)。
生物扰动行为测定:观察底栖生物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检测参数包括扰动深度(cm)、扰动频率(次/h)、沉积物再悬浮量(g/m²)。
遗传毒性检测:检测沉积物污染物对底栖生物DNA的损伤,检测参数包括彗星试验尾矩、微核率(‰)、DNA链断裂率(%)。
群落水平毒性评估:通过微宇宙或中宇宙实验,分析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检测参数包括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功能摄食类群组成(%)、生产力(g/m²/年)。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提取态含量,检测参数包括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mg/kg)、酸可提取态重金属浓度(mg/kg)、生物有效系数(%)。
有机污染物毒性筛选:利用生物检测方法快速识别沉积物中的有机毒性物质,检测参数包括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藻类生长抑制率(%)、大型溞(daphnia magna)48小时EC50。
河流沉积物:来自自然河流、人工河道的底泥,评估河流生态系统受污染程度。
湖泊沉积物:湖泊、水库的沉积物,反映湖泊富营养化或重金属污染状况。
海洋沉积物:近岸海域、河口、深海的沉积物,监测海洋环境质量。
湿地沉积物:沼泽、红树林、盐沼的沉积物,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工业区沉积物:工业废水排放口、污染场地周边的沉积物,识别工业污染影响。
农田沉积物:农田沟渠、稻田的沉积物,评估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城市河道沉积物:城市内河、下水道的沉积物,反映城市环境污染物积累。
矿区沉积物:矿山尾矿库、矿区溪流的沉积物,监测重金属矿山污染。
污水处理厂沉积物:污水处理厂污泥、氧化沟的沉积物,评估处理效果。
污染修复场地沉积物:修复后的场地沉积物,验证修复技术的有效性。
自然保护区沉积物:自然保护区内的沉积物,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ASTM E1367-98(2019) 淡水底栖生物沉积物毒性试验指南。
ISO 16191:2013 水质 沉积物对底栖生物的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测定。
GB/T 27859-2011 沉积物毒性检测 底栖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附录D 沉积物质量标准)。
EPA 600/R-94/025 沉积物毒性试验方法 底栖生物慢性毒性测试。
ISO 17512-1:2008 水质 沉积物对底栖生物的毒性试验 第1部分:慢性毒性测定。
GB/T 31270.12-2014 化学品测试方法 第12部分:沉积物中底栖生物毒性试验。
ASTM D5660-05(2019) 河口和海洋沉积物对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ISO 20387:2019 分子生物检测 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GB/T 14581-2017 水质 湖泊和水库沉积物质量评价指南。
恒温振荡培养箱:用于底栖生物毒性试验中的环境模拟,提供稳定的温度(4~37℃)和振荡条件(0~250rpm),保证试验环境的一致性。
流式细胞仪:用于细胞毒性检测和生物积累分析,通过荧光标记快速计数细胞数量(每秒1000~10000个细胞),测定细胞存活率和污染物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沉积物中痕量有机毒性物质(检出限0.01μg/kg),支持多组分同时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测定沉积物中可交换态和酸可提取态重金属浓度(检测限0.001mg/kg),提供准确的重金属含量数据。
显微成像系统:用于观察底栖生物的形态变化和畸形率,配备高倍物镜(40~1000倍)和图像分析软件,自动计算畸形率(%)和生长速率(mm/d)。
溶解氧测定仪:用于沉积物孔隙水毒性试验,实时监测孔隙水中溶解氧浓度(测量范围0~20mg/L,精度±0.01mg/L),保证试验条件的准确性。
彗星试验电泳系统:用于遗传毒性检测,通过电泳分离受损DNA片段,测定彗星尾矩(分辨率0.1μm),评估DNA损伤程度。
生物显微镜:用于种群水平效应评估,观察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配备目镜测微尺(精度0.01mm),计算种群密度(个体/m²)和物种丰富度(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