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残留量:检测人工晶体中未聚合的MMA单体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定量限0.01μg/g。
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残留量:分析HEMA单体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限0.005μg/g。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残留量:测定NVP单体含量,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线性范围0.01~10μg/g。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残留量:检测交联剂EGDMA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定量精度±5%。
丙烯酸丁酯(BA)残留量:分析BA单体残留,气相色谱法(GC),保留时间重现性RSD≤1%。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异构体检测:识别HEMA的同分异构体,毛细管电泳法(CE),分离度≥1.5。
残留单体总含量:计算所有未聚合单体的总量,总和法,相对标准偏差(RSD)≤3%。
挥发性残留单体含量:测定易挥发单体的含量,动态顶空法,回收率≥90%。
水溶性残留单体含量:检测水溶性单体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流速0.2mL/min。
未知残留单体鉴定:识别未知单体成分,高分辨质谱法(HR-MS),质量精度≤5ppm。
硬性人工晶体: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人工晶体,检测其MMA等单体残留。
软性人工晶体:如硅凝胶、水凝胶材质人工晶体,分析HEMA、NVP等单体残留。
可折叠人工晶体:折叠式丙烯酸酯人工晶体,检测EGDMA等交联剂残留。
多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点设计的人工晶体,测定BA等单体残留。
散光矫正人工晶体:散光型人工晶体,分析HEMA异构体等残留。
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体:表面肝素化处理的人工晶体,检测底层单体残留。
亲水性人工晶体:高亲水性材质人工晶体,测定水溶性单体残留。
疏水性人工晶体: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分析挥发性单体残留。
儿童人工晶体:用于儿童的人工晶体,检测残留单体总含量。
定制化人工晶体:个性化设计的人工晶体,鉴定未知残留单体。
ISO 10993-17:200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测定(用于挥发性单体检测参考)。
GB/T 16886.17-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测定(对应国际标准的国内版本)。
ISO 13485:2016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残留检测的质量体系参考)。
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残留单体检测的通用方法)。
ASTM F1839-04(2019) 标准试验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氯乙烯医疗设备中残留氯乙烯单体(GC法参考)。
ISO 11979-7:2014 眼科植入物 人工晶体 第7部分:交付状态的人工晶体的要求(人工晶体的通用要求)。
GB/T JianCe17.7-2012 眼科植入物 人工晶体 第7部分:交付状态的人工晶体的要求(对应国际标准的国内版本)。
USP <467> 残留溶剂测定(美国药典标准,用于挥发性残留单体检测)。
EP 2.4.24 残留溶剂(欧洲药典标准,残留单体检测的溶剂参考)。
YY 0290.1-2008 人工晶体 第1部分:术语(国内行业标准,术语定义参考)。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能力,用于检测MMA、BA等挥发性残留单体,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采用液体流动相分离混合物,用于分析HEMA、NVP等非挥发性残留单体,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离效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将液相色谱分离与串联质谱检测结合,用于检测EGDMA等交联剂残留,提高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顶空-气相色谱仪(HS-GC):通过顶空技术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再用气相色谱分析,用于测定挥发性残留单体含量,避免样品前处理的干扰。
高分辨质谱仪(HR-MS):具有高质量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用于鉴定未知残留单体,解析其分子结构,为未知成分分析提供依据。
毛细管电泳仪(CE):利用毛细管中的电泳现象分离带电粒子,用于分离HEMA异构体等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具有高分离度和快速分析的特点。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采用小颗粒固定相和高压力系统,提高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用于检测水溶性残留单体,缩短分析时间。
气相色谱仪(GC):通过气体流动相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用于检测残留单体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实现定量分析,是传统的挥发性成分检测仪器。
质谱仪(MS):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残留单体的结构鉴定,配合色谱仪使用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用于样品的提取、净化和浓缩,提高残留单体检测的前处理效率,减少人为误差,适用于批量样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