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氧化速率常数:描述石墨在特定温度和气氛下的氧化反应速率,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单位为g/(cm²·s),测量精度±5%。
质量损失率:测定石墨样品在氧化过程中的质量减少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单位为%,测试温度范围25℃~1500℃,时间分辨率1min。
表面氧化层厚度:表征石墨表面氧化后形成的氧化物层厚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分辨率0.1μm。
氧化诱导时间:记录石墨样品从开始暴露于氧化介质到明显氧化的时间,单位为min,测试气氛包括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压力1atm。
气体产物浓度:测定氧化反应生成的CO、CO₂等气体浓度,采用气体色谱(GC)分析,检测下限0.1ppm。
表观活化能:通过不同温度下的氧化速率数据计算活化能,反映氧化反应难易程度,单位为kJ/mol,计算误差±3%。
氧化后电阻率变化:测量石墨氧化前后的电阻率变化,评估氧化对导电性能的影响,量程10⁻⁶~10⁶Ω·m,精度±2%。
表面形貌变化:观察氧化后石墨表面的裂纹、孔隙等形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放大倍数100~100000倍。
氧化介质渗透率:测定氧化介质(如氧气)在石墨内部的渗透速率,单位为cm³/(cm²·s),测试压力0.1~1MPa。
残余碳含量:测定氧化后样品中剩余的碳含量,采用燃烧法分析,单位为%,检测限0.1%。
电池用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燃料电池双极板等,评估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
半导体材料:石墨坩埚、石墨散热片等,检测其在高温制程中的氧化速率。
航空航天材料:石墨纤维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喷管等,评估在高温、高氧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
工业炉具材料:石墨加热元件、石墨炉衬等,测定其在高温炉内的氧化寿命。
核工业材料:石墨慢化剂、核燃料包壳等,检测其在辐射环境下的氧化行为。
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石墨电极、氢能设备石墨组件等,评估氧化对能源转换效率的影响。
机械制造材料:石墨轴承、石墨密封件等,测定其在摩擦过程中的氧化磨损速率。
化工材料:石墨换热器、石墨反应器等,检测其在腐蚀介质中的氧化 resistance。
电子设备材料:石墨散热膜、手机电池石墨片等,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氧化老化情况。
科研用石墨:高纯石墨样品、功能化石墨材料等,为材料研发提供氧化性能数据。
ASTM C754-18:石墨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速率测试方法。
ISO 12985-2:铝生产用碳质材料—氧化性能测定—第2部分:热重分析法。
GB/T 3074.2-2019:石墨电极抗氧化性能试验方法。
ASTM C1179-20:核级石墨材料的氧化速率测定标准。
ISO 15366-1:高密度石墨—氧化行为测定—第1部分:动态热重分析。
GB/T 24525-2009:燃料电池用石墨双极板性能测试方法—氧化速率。
ASTM D7542-1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纤维的氧化稳定性测试。
ISO 21607:半导体制造用石墨材料—氧化速率测定。
GB/T 14898-2015:人造石墨材料试验方法—氧化速率。
ASTM C1552-19:高温环境下石墨材料的氧化寿命评估标准。
热重分析仪(TGA):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计算氧化速率常数和质量损失率,温度范围室温~1600℃,质量分辨率0.1μg。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石墨表面氧化层的形貌和厚度,配备能谱仪(EDS)用于元素分析,放大倍数10~100000倍,分辨率1nm。
气体色谱仪(GC):分离和测定氧化反应生成的CO、CO₂等气体浓度,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下限0.1ppm,柱温范围室温~350℃。
高阻计:测量石墨氧化前后的电阻率变化,量程10⁻⁶~10⁶Ω·m,测试电压1V~1000V,精度±1%。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评估石墨材料在氧化过程中的机械性能变化(如模量损失),温度范围室温~1000℃,频率0.1~100Hz。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氧化产物的化学组成(如氧化层中的官能团),波长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石墨表面氧化后的粗糙度和孔隙结构,扫描范围1nm~100μm,分辨率0.1nm。
热膨胀仪(DTA/TGA):同步测量氧化过程中的热效应和质量变化,温度范围室温~1500℃,升温速率0.1~50℃/min。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氧化后石墨粉末的颗粒大小分布,量程0.1~1000μm,精度±1%。
电化学工作站:评估石墨在电解质中的氧化腐蚀速率,支持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塔菲尔曲线分析,电流范围10⁻¹²~10⁻³A,电压范围-10~1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