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光稳定剂在紫外区域(200-400nm)的吸收强度,反映其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波长分辨率≤1nm,吸光度范围0-3AU。
光稳定效率:通过加速老化试验(如氙灯老化),测量材料经紫外线照射后性能保持率(如拉伸强度保留率),试验时间500-2000小时,温度控制30-80℃。
黄变指数:评估光稳定剂抑制材料在紫外照射下黄变的能力,采用CIE LAB颜色系统,测量Δb值,精度±0.1。
光降解速率:监测材料在紫外光作用下分子量下降速率,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数均分子量(Mn)变化,测试周期1-6个月,分子量范围10³-10⁶Da。
紫外线屏蔽率:计算光稳定剂对特定波长紫外线(如UV-A 320-400nm、UV-B 280-320nm)的屏蔽效果,屏蔽率≥80%为合格,测量误差≤2%。
猝灭速率常数:评价光稳定剂对激发态分子的猝灭能力,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猝灭速率常数(kq),单位L/(mol·s),精度±5%。
迁移速率:检测光稳定剂在材料中的迁移速度,通过溶剂萃取或气相色谱(GC)分析,迁移量≤0.5%(质量分数),测试温度50-100℃。
热稳定性:评估光稳定剂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的热分解温度,采用热重分析(TGA),测定5%失重温度(Td5%),温度范围25-600℃,升温速率10℃/min。
光致变色性:检查光稳定剂是否在紫外照射下发生颜色变化,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照射前后吸光度差(ΔA),波长365nm,照射时间1-4小时,吸光度精度±0.002AU。
长期耐候性:通过自然暴露试验(如佛罗里达暴露),测量材料经1-5年户外紫外照射后光稳定剂的残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检测限≤0.1mg/kg。
紫外线透过率:测量含光稳定剂材料对紫外线的透过率,针对UV-A、UV-B波段,透过率≤10%为有效,测试精度±1%,波长分辨率≤1nm。
光稳定剂迁移距离:采用切片法结合光谱分析,测定光稳定剂在材料中的迁移深度,针对薄膜材料(厚度0.01-1mm),深度分辨率≤10μm,波长范围200-400nm。
塑料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通用塑料,评估其添加光稳定剂后的抗光老化性能。
橡胶制品:天然橡胶、丁苯橡胶(SBR)、氯丁橡胶(CR)等,检测光稳定剂对橡胶耐紫外线开裂的保护效果。
涂料涂层:汽车涂料、建筑外墙涂料、家具涂料等,评价光稳定剂对涂层保色性和耐粉化的作用。
纺织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棉纤维等,检测光稳定剂对纤维抗紫外降解和褪色的能力。
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丙烯酸酯胶粘剂等,评估光稳定剂对胶粘剂粘接强度保留率的影响。
包装材料:食品包装薄膜、药品包装材料等,检测光稳定剂的迁移性和对包装内容物的影响。
电子材料:光伏组件封装胶膜(EVA)、电子元件外壳塑料等,评价光稳定剂对电子材料耐紫外老化的性能。
建筑材料:塑料门窗、阳光板、建筑用薄膜等,检测光稳定剂对建筑材料长期抗光老化的效果。
汽车零部件:汽车内饰件(如仪表板、座椅面料)、外饰件(如保险杠),评估光稳定剂对零部件颜色和性能的保持能力。
医疗器械:塑料医疗器械(如输液管、注射器),检测光稳定剂的生物相容性和抗紫外降解性能。
农业用品:农用薄膜(如棚膜、地膜)、农药包装材料等,评价光稳定剂对农业用品耐候性的影响。
化妆品原料:防晒化妆品中的光稳定剂成分,检测其紫外吸收效率和稳定性,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ASTM D4329-13:采用荧光紫外灯加速老化试验评估塑料光稳定性。
ISO 4892-2:2013: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第2部分:氙弧灯。
GB/T 16422.3-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ASTM E1164-15: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材料的光降解温度。
ISO 105-B02:201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B02部分:耐人工光色牢度:氙弧灯。
GB/T 23987-2009:涂料耐候性试验方法:氙灯老化法。
ASTM D6658-11: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聚合物中光稳定剂含量。
ISO 11341:2004:色漆和清漆耐候性试验:周期浸润暴露法。
GB/T 3181-2015:漆膜颜色标准。
ASTM D7991-15: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光降解速率。
GB/T 1865-2009: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试验。
ISO 24698-2: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耐候性试验第2部分:紫外光暴露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光稳定剂的紫外吸收光谱,波长范围200-800nm,波长分辨率≤1nm,吸光度精度±0.002AU,可快速分析光稳定剂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氙灯加速老化试验箱:模拟自然紫外光环境,进行材料光稳定效率测试,氙灯功率1-3kW,波长范围290-800nm,温度控制30-80℃,湿度30%-90%,用于评估光稳定剂的长期抗老化效果。
色差仪:采用CIE LAB颜色系统,测量材料经紫外照射后的黄变指数(Δb),精度±0.1,用于评价光稳定剂抑制黄变的能力。
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材料在紫外光作用下分子量变化,数均分子量(Mn)测量范围10³-10⁶Da,分辨率≤5%,用于计算光降解速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光稳定剂在材料中的残留量及降解产物,波数范围400-4000cm⁻¹,分辨率≤4cm⁻¹,用于监测光稳定剂的消耗情况。
热重分析仪(TGA):测定光稳定剂的热分解温度(Td5%),温度范围25-600℃,升温速率5-20℃/min,用于评估光稳定剂的热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材料中光稳定剂的迁移量和残留量,检出限≤0.1mg/kg,流速精度±1%,用于分析光稳定剂的迁移性。
荧光光谱仪:测定光稳定剂的猝灭速率常数(kq),激发波长范围200-600nm,发射波长范围250-700nm,灵敏度≥1×10⁻¹²mol/L,用于评价光稳定剂对激发态分子的猝灭能力。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光稳定剂的挥发性降解产物,质量范围10-1000m/z,分辨率≤0.5m/z,用于研究光稳定剂的降解机制。
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材料经紫外照射后的拉伸强度保留率,最大试验力1-100kN,精度±1%,用于评估光稳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