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高温维氏硬度:在设定高温下通过金刚石压头压入材料表面,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计算硬度值,检测温度范围200~1500℃,载荷1~1000g,压痕对角线测量精度±1μm。
高温洛氏硬度:采用圆锥或球压头在高温下施加主载荷和初载荷,测量压痕深度变化计算硬度,检测温度200~1200℃,载荷60~150kgf,深度测量精度±0.001mm。
高温布氏硬度: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在高温下施加恒定载荷,测量压痕直径计算硬度,检测温度200~1000℃,载荷100~3000kgf,压痕直径测量精度±0.01mm。
压痕深度-载荷曲线:记录高温下压头压入过程中深度随载荷的变化关系,载荷范围0.1~100N,深度分辨率0.1nm,温度控制精度±1℃。
残余压痕变形:高温载荷移除后测量压痕永久变形量,检测温度200~1500℃,变形量测量范围0~100μm,精度±0.5μm。
高温压痕蠕变:恒定高温和载荷下记录压痕深度随时间变化,评估蠕变性能,温度范围300~1200℃,时间记录范围0~10000s,深度分辨率0.1nm。
压痕开裂敏感性:高温载荷后观察压痕周围裂纹,检测温度200~1500℃,载荷1~500g,裂纹检测精度±10μm。
高温压痕弹性恢复:载荷移除后测量压痕深度恢复量计算弹性恢复率,温度范围200~1200℃,恢复量测量精度±0.01μm,弹性恢复率计算精度±1%。
多向压痕性能:从不同方向施加高温压痕载荷评估各向异性,方向角度0~360°,间隔15°,硬度测量精度±2%。
高温重复压痕:同一位置多次施加高温压痕载荷,测量每次深度变化评估疲劳性能,次数1~100次,深度变化率精度±0.5%。
金属材料:高温合金、耐热钢、钛合金等,评估高温环境下耐磨和抗变形能力。
陶瓷材料: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铝陶瓷等,检测高温硬度和抗开裂性能。
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评估高温下creep性能和残余变形。
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检测高温下各向异性和界面性能。
电子材料:半导体晶圆、封装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评估高温力学性能对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航空航天材料:发动机叶片、燃烧室部件、航天飞机隔热材料等,检测极端高温下性能稳定性。
能源材料:核电用钢、太阳能电池板材料、燃料电池部件等,评估高温环境下使用寿命。
医疗器械材料:高温消毒设备部件、植入式医疗器械材料等,检测高温下力学性能变化。
汽车材料:发动机活塞、排气系统部件、涡轮增压器叶片等,评估高温下抗磨损和变形能力。
工具材料: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等,检测高温硬度和切削性能稳定性。
ASTM E384-2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和努氏硬度试验方法(高温版)。
ISO 6507-3:2018: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高温试验方法。
GB/T 4340.3-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高温试验。
ASTM B648-16:高温下金属材料的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ISO 14577-4:2016:金属材料压痕硬度试验第4部分:高温下的试验方法。
GB/T 18449.4-2014: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高温试验。
ASTM C1327-15:陶瓷材料高温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ISO 2039-2:2003:塑料和硬橡胶压痕硬度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
GB/T 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高温部分)。
ASTM E140-20:金属材料硬度换算表(包括高温硬度)。
高温维氏硬度计:配备加热炉和温度控制系统,用于高温下施加金刚石压头载荷,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计算硬度值。
高温洛氏硬度试验机:采用圆锥或球压头,在设定高温下施加主载荷和初载荷,测量压痕深度变化计算硬度。
高温压痕蠕变测试仪:通过恒定高温和载荷,记录压痕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评估材料的蠕变性能。
多向高温压痕试验机:可从不同方向施加压痕载荷,支持0~360°方向调整,用于检测材料的各向异性。
高温重复压痕试验机:在同一位置多次施加高温压痕载荷,测量每次压痕深度变化,评估材料的疲劳性能。
高温压痕开裂检测仪:配备高倍显微镜,在高温载荷后观察压痕周围裂纹,检测材料的脆性。
压痕深度-载荷曲线记录仪:同步记录高温下压痕深度与载荷的关系,用于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高温弹性恢复测量仪:在载荷移除后,测量压痕深度的恢复量,计算弹性恢复率。
高温各向异性测试仪:通过不同方向的压痕试验,评估材料的各向异性程度。
高温残余变形测量仪:在高温试验后,测量压痕的永久变形量,评估材料的抗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