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菌落总数:定量测定果酒中活的需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菌落总数,反映产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48h±2h,计数范围30~300CFU/mL,采用倾注平板法或涂布平板法。
大肠菌群:检测果酒中大肠菌群的存在,指示粪便污染及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采用MPN法或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24h±2h,MPN计数范围≤3.0MPN/100mL。
沙门氏菌:检测果酒中沙门氏菌的存在,评估肠道致病菌污染风险,前增菌采用缓冲蛋白胨水,培养温度36℃±1℃,时间18~24h;选择性增菌采用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或四硫磺酸钠煌绿培养基,培养温度36℃±1℃,时间24~48h;血清学鉴定符合O抗原和H抗原特征。
志贺氏菌:检测果酒中志贺氏菌的存在,志贺氏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严格的人类病原体,增菌采用GN增菌液,培养温度36℃±1℃,时间6~8h;分离采用SS琼脂或HE琼脂,培养温度36℃±1℃,时间18~24h;生化鉴定符合志贺氏菌特征(不发酵乳糖、无动力、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果酒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该菌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采用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6℃±1℃,时间24~48h;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
霉菌和酵母菌:定量测定果酒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反映产品受真菌污染的程度,真菌代谢产物可能影响产品风味或产生毒素,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8℃±1℃,时间5~7d;计数范围10~100CFU/mL。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果酒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该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尤其多见于 seafood 制品,但果酒中也可能因原料污染而存在,增菌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含3%NaCl),培养温度36℃±1℃,时间6~8h;分离采用TCBS琼脂,培养温度36℃±1℃,时间18~24h;生化鉴定符合副溶血性弧菌特征(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O129敏感)。
产气荚膜梭菌:检测果酒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存在,该菌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多见于肉类制品,但果酒中可能因原料或生产过程污染而存在,增菌采用疱肉培养基,培养温度36℃±1℃,时间18~24h;分离采用血琼脂培养基(含磺胺嘧啶和硫酸新霉素),培养温度36℃±1℃,时间24~48h;生化鉴定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产芽孢、厌氧生长、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蜡样芽孢杆菌:定量测定果酒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总数,该菌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多见于淀粉类食品,但果酒中可能因原料或生产过程污染而存在,采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6℃±1℃,时间24~48h;计数范围10~100CFU/mL;生化鉴定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特征(产芽孢、动力阳性、分解甘露醇)。
乳酸菌总数:定量测定果酒中乳酸菌的总数,乳酸菌是果酒发酵过程中的有益菌,但过量存在可能影响产品风味或稳定性,采用MRS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6℃±1℃,厌氧培养48~72h;计数范围10~100CFU/mL。
发酵型果酒:以新鲜水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制成的果酒,如葡萄酒、苹果酒、梨酒、杨梅酒等,是菌落总数检测的主要对象。
配制型果酒:以果酒或食用酒精为基酒,加入果汁、糖、香精等调配而成的果酒,如水果露酒、果味酒等。
果酒原料:包括新鲜水果(葡萄、苹果、梨等)、果汁(鲜榨果汁、浓缩果汁)、糖(白砂糖、冰糖)等,原料的卫生质量直接影响成品果酒的菌落总数。
果酒半成品:包括发酵液(正在发酵的果酒)、陈酿液(经陈酿未过滤的果酒)、澄清液(经澄清处理的果酒)等,半成品的菌落总数检测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果酒包装材料:包括玻璃瓶(酒瓶)、塑料瓶(PET瓶)、瓶盖(金属盖、塑料盖)、标签等,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成品果酒二次污染。
果酒生产设备:包括发酵罐、过滤机、灌装机、输酒管道、储存罐等,设备表面的微生物污染可能进入果酒中,影响产品卫生质量。
果酒运输过程:包括冷链运输(低温运输)、常温运输等,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微生物繁殖,影响产品菌落总数。
果酒储存环境:包括仓库(成品仓库、原料仓库)、冷库(低温储存)、货架(销售终端储存)等,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卫生条件可能影响果酒的菌落总数。
果酒销售终端:包括超市(冷藏柜、货架)、便利店(常温货架)、电商平台(快递运输)等,销售终端的储存条件可能影响果酒的菌落总数。
出口果酒:销往国外市场的果酒,需符合目标市场的卫生标准(如欧盟EC 178/2002法规、美国FDA食品法规等),菌落总数检测是出口认证的重要环节。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果酒菌落总数的检测。
ISO 4833-1:201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菌落总数的测定 第1部分:倾注平板计数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倾注平板计数法,适用于果酒等液体食品的检测。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方法,适用于果酒大肠菌群的检测。
ISO 7218:2007《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一般要求和指南》: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一般要求和指南,适用于果酒检测的质量控制。
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适用于果酒沙门氏菌的检测。
ISO 6579-1:2017《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沙门氏菌属的检测 第1部分:检测方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果酒等食品的检测。
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规定了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适用于果酒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ISO 6888-1:2017《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种)的计数 第1部分: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法》:国际标准,规定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的计数方法,适用于果酒的检测。
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方法,适用于果酒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ISO 21527-1:2008《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第1部分:倾注平板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霉菌和酵母菌的倾注平板计数法,适用于果酒等液体食品的检测。
微生物培养箱:具备恒温控制功能,温度范围10℃~60℃,精度±0.5℃,用于果酒菌落总数检测中平板培养环节,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稳定温度环境。
菌落计数器:采用自动计数或手动辅助计数方式,计数范围0~9999CFU,分辨率1CFU,用于对培养后的平板上的菌落进行定量计数,提高计数准确性和效率。
高压蒸汽灭菌器:通过高温高压杀灭微生物,工作压力0.105MPa~0.138MPa,工作温度121℃~134℃,灭菌时间15~30min,用于果酒检测中培养基、玻璃器皿及采样工具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
超净工作台:提供局部无尘无菌环境,洁净等级100级(≥0.5μm颗粒≤3.5个/升),平均风速0.3~0.5m/s,用于果酒样品的稀释、接种及平板制备等操作,避免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样品。
恒温水浴锅:用于加热或保温液体,温度范围室温~100℃,精度±0.5℃,在果酒菌落总数检测中用于样品的预热或培养基的融化,确保操作过程中温度符合要求。
生物安全柜:具备气流控制和过滤功能,保护操作人员及环境免受微生物污染,洁净等级100级,用于果酒中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检测操作,防止致病菌扩散。
离心机:用于分离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或细胞,转速范围1000~10000rpm,容量10~50mL,在果酒菌落总数检测中用于样品的离心处理,浓缩微生物细胞。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放大倍数100~1000倍,配备油镜,在果酒致病菌检测中用于菌落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辅助判断微生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