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自放电抑制性能检测

自放电抑制性能检测

自放电抑制性能检测是评估储能器件(如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在静置状态下容量衰减特性的关键手段,主要检测自放电率、容量保持率、开路电压衰减速率等参数,为材料研发、产品质量控制及应用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项目

自放电率:评估储能器件在静置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容量衰减比例,测量范围0.01%/天~5%/天,精度±0.005%/天。

容量保持率:计算储能器件静置一定时间后剩余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值,测试周期1天~180天,精度±1%。

开路电压衰减速率:实时监测储能器件开路电压随时间的下降速度,电压分辨率10μV,时间分辨率1min。

自放电容量损失:量化储能器件在静置过程中失去的容量,容量测量范围0.1mAh~100Ah,精度±0.5mAh。

荷电状态(SOC)保持率:评估储能器件静置后荷电状态的保持能力,SOC测量范围0%~100%,误差±2%。

界面副反应速率:通过电化学方法分析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自放电反应速率,电流密度分辨率1nA/cm²。

自放电内阻变化率:测量储能器件静置前后的内阻差异,内阻范围1mΩ~10Ω,精度±0.5%。

气体析出速率:检测自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H₂、CO₂)体积,气体体积分辨率1μL/h,成分分析精度±1%。

活性物质溶解速率:分析电解质中溶解的电极活性物质(如金属离子)浓度变化,浓度检测精度±0.1ppm。

温度依赖性自放电率:评估不同温度下的自放电特性,温度范围-40℃~85℃,自放电率测量精度±0.01%/天。

长期静置容量衰减:测试储能器件在6个月~2年长期静置后的容量损失,容量保持率精度±1%。

漏电流导致的自放电:测量电容器等器件的漏电流,计算自放电率,漏电流范围1nA~100mA,精度±1%。

检测范围

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磷酸铁锂)、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评估其静置时的容量衰减。

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极)、 pseudocapacitor(金属氧化物电极)等,检测其自放电导致的电压下降。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评估阳极/阴极的自放电反应。

储能器件组件:电池正极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基),检测材料本身的自放电特性。

电解质溶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碳酸酯溶剂、锂盐)、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有机电解质、水系电解质),评估电解质的副反应。

电池PACK系统:电动汽车电池包、储能电池组(如户用储能系统),评估系统级自放电性能。

微型储能器件: wearable设备电池(如智能手表电池)、医疗植入式电池(如心脏起搏器电池),检测小容量器件的自放电影响。

特种电池:航天用电池(如锂硫电池)、低温电池(如-40℃工作电池),评估极端环境下的自放电抑制能力。

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钽电容器、陶瓷电容器,检测其漏电流导致的自放电。

储能材料:电池隔膜(如聚乙烯、聚丙烯)、导电剂(如炭黑、碳纳米管),评估材料对自放电的影响。

检测标准

GB/T 31484-2015 《锂离子电池pack 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包自放电率的测试方法,要求在25℃±2℃环境下静置28天,测量容量损失。

ISO 12405-1:2011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 第1部分:性能测试》:包含自放电率的检测流程,要求电池在满电状态下静置,每隔7天测量电压变化。

ASTM D7289-19 《二次电池自放电率测试标准方法》:适用于各类二次电池,规定了恒压静置和开路静置两种测试模式。

GB/T 18287-2013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手机电池的自放电性能要求,静置7天后容量保持率≥85%。

IEC 62660-1:2010 《电动车辆用二次电池 第1部分:性能测试》:涉及自放电率的测量方法,要求在25℃环境下静置28天,容量损失≤5%。

JIS C 8714:2019 《锂离子二次电池 试验方法》:包含自放电率的测试步骤,要求电池在满电状态下静置,记录电压下降曲线。

ISO 22489:2019 《超级电容器 性能测试方法》:规定了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率的检测标准,要求在25℃下静置24小时,电压下降≤5%。

GB/T 34013-2017 《超级电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率的测试方法,包括开路电压监测和容量测量。

ASTM B853-18 《镍氢电池自放电率测试标准》:适用于镍氢二次电池,要求在25℃下静置28天,容量损失≤15%。

GB/T 22084.1-2008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第1部分:镉镍电池》:规定了镉镍电池的自放电要求,静置30天后容量保持率≥80%。

检测标准

GB/T 31484-2015 《锂离子电池pack 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包自放电率的测试方法,包括静置条件、电压监测及数据计算。

ISO 12405-1:2011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 第1部分:性能测试》:包含自放电率的检测流程,要求在25℃±2℃环境下静置28天,测量容量损失。

ASTM D7289-19 《二次电池自放电率测试标准方法》:适用于各类二次电池,规定了恒压静置和开路静置两种测试模式。

GB/T 18287-2013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手机电池的自放电性能要求,静置7天后容量保持率≥85%。

IEC 62660-1:2010 《电动车辆用二次电池 第1部分:性能测试》:涉及自放电率的测量方法,要求在25℃环境下静置28天,容量损失≤5%。

JIS C 8714:2019 《锂离子二次电池 试验方法》:包含自放电率的测试步骤,要求电池在满电状态下静置,记录电压下降曲线。

ISO 22489:2019 《超级电容器 性能测试方法》:规定了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率的检测标准,要求在25℃下静置24小时,电压下降≤5%。

GB/T 34013-2017 《超级电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率的测试方法,包括开路电压监测和容量测量。

ASTM B853-18 《镍氢电池自放电率测试标准》:适用于镍氢二次电池,要求在25℃下静置28天,容量损失≤15%。

GB/T 22084.1-2008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第1部分:镉镍电池》:规定了镉镍电池的自放电要求,静置30天后容量保持率≥80%。

检测仪器

高精度电池测试系统:用于测量电池在静置状态下的电压变化,记录自放电率,支持多通道同时测试(最多100通道),电压分辨率10μV,电流分辨率1μA。

开路电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储能器件的开路电压,评估自放电导致的电压衰减,采样频率可达1Hz,电压精度±0.01%,支持数据存储(最多1年)。

容量分析仪:通过充放电循环测试计算静置后的容量保持率,支持0.01C~10C充放电速率,容量测量精度±0.5%,支持多电池同时测试(最多20节)。

气体色谱仪-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自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如H₂、CO₂、CH₄),气体体积分辨率1μL/h,成分检出限0.1ppm。

电化学工作站:用于研究自放电的电化学机制(如交流阻抗谱EIS),频率范围10μHz~1MHz,电流分辨率1pA,支持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位法(CP)。

高精度内阻测试仪:测量储能器件静置前后的内阻变化,内阻范围1mΩ~10Ω,精度±0.5%,支持四端对测量(消除接触电阻影响)。

恒温恒湿箱: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模拟不同使用条件),温度范围-40℃~85℃,湿度范围10%~90%RH,温度精度±0.5℃,湿度精度±2%RH。

离子色谱仪:分析电解质中溶解的活性物质(如Li⁺、Co²⁺)浓度,检出限0.01ppb,分离柱温度30℃~60℃,支持自动进样(最多100样)。

漏电流测试仪:测量电容器等器件的漏电流,计算自放电率,漏电流范围1nA~100mA,精度±1%,支持连续测试(最多24小时)。

同步热分析仪(TG-DSC):研究自放电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结合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温度范围-150℃~1500℃,热流分辨率1μW,重量分辨率1μg。

电压数据记录仪:长期记录储能器件的电压变化,适用于1~36V电压范围,采样间隔1min~1h可调,电池续航≥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