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稳态透湿率:在温度23±2℃、相对湿度85±5%的稳定环境下,测量水汽通过光伏背板的速率,是评估背板长期水汽阻隔性能的核心指标,测量范围0.1~100g/(m²·24h),测试精度±3%。
非稳态透湿曲线:记录水汽透过背板过程中,透湿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反映透湿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及初期渗透速率,时间分辨率1min,曲线拟合度R²≥0.95。
水汽渗透系数:基于稳态透湿率计算得到的材料本身水汽渗透能力参数,单位为cm³·cm/(cm²·s·Pa),用于比较不同材料的固有透湿特性,测量精度±5%。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识别光伏背板材料中的亲水基团(如-OH、-COOH),这些基团是水汽渗透的主要通道,波数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
透湿路径可视化: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背板表面温度分布,水汽渗透区域因相变放热会出现温度异常,从而定位渗透路径,温度分辨率0.1℃,空间分辨率10μm。
高温高湿加速透湿测试:在温度85℃、相对湿度85%的极端环境下,加速水汽渗透过程,模拟背板在户外长期使用后的老化效应,测试时间1000h,透湿率增长率误差±2%。
低温透湿率:在温度-40±2℃、相对湿度50±5%的低温环境下,测量背板的透湿率,评估寒区组件的水汽阻隔性能,测量范围0.01~10g/(m²·24h),测试重复性±4%。
材料表面亲水性测试:通过红外接触角测量仪检测背板表面对水滴的接触角,接触角越小表明表面亲水性越强,越易吸附水汽,接触角范围0~180°,精度±1°。
透湿率温度依赖性:在温度10~85℃范围内,测定透湿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阿伦尼乌斯方程中的活化能,升温速率5℃/min,温度控制精度±0.5℃。
多层结构透湿贡献分析:拆解背板的PET基膜、氟膜、胶粘剂等多层结构,分别测量各层的透湿率,计算每层对整体透湿的贡献比例,层间分离误差±1%,贡献占比误差±3%。
老化后透湿率变化:对背板进行紫外线老化(313nm,辐照强度1.0W/m²,时间1000h)或热循环老化(-40~85℃,循环100次)处理后,测量透湿率的变化率,评估老化对水汽阻隔性能的影响,变化率误差±2%。
光伏背板成品:包括单玻组件用TPT、TPE背板,双玻组件用透明背板,评估其出厂时的水汽阻隔性能。
背板原材料:如PET基膜、PVDF氟膜、EVA胶粘剂,检测原料的透湿特性对背板整体性能的影响。
光伏组件封装材料:除背板外,还包括EVA胶膜、POE胶膜,分析其与背板协同作用下的组件整体透湿率。
柔性光伏背板:用于柔性组件的薄型(厚度≤0.2mm)背板,检测其在弯曲(弯曲半径≤50mm)状态下的透湿率。
耐候性背板:经过紫外线、热循环、盐雾等耐候处理后的背板,评估老化后的透湿性能保持率。
透明背板:用于bifacial组件的透明封装材料(透光率≥85%),检测其透光性与透湿率的平衡性能。
户外用光伏背板:用于沙漠(高温低湿)、沿海(高盐高湿)等极端环境的组件背板,检测其抗水汽渗透能力。
背板涂层材料:如防污涂层、抗老化涂层(厚度5~20μm),评估涂层对背板透湿率的影响。
光伏组件回收材料:回收的背板材料(如拆解后的PET膜),检测其二次利用时的透湿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新型背板材料:如有机-无机复合背板(含纳米SiO₂粒子)、生物基背板(如聚乳酸基),验证其透湿率优化效果(比传统背板降低≥30%)。
定制化背板: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的特殊结构背板(如多层复合、梯度功能),检测其透湿率是否达到设计指标。
GB/T 21529-2008 《塑料 薄膜和薄片 水汽透过率的测定 红外检测器法》:规定了用红外检测器法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水汽透过率的方法,适用于光伏背板的透湿率检测。
ISO 15106-3:2003 《塑料 薄膜和薄片 水汽透过率的测定 第3部分:红外传感器法》:国际标准中关于红外传感器法测定水汽透过率的具体要求,用于光伏背板的国际合规性检测。
ASTM E96/E96M-20 《JianCe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Materials》: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其中红外检测部分适用于光伏背板的水汽透过率测试。
IEC 61730-2:2016 《Photovoltaic (PV) module safety qualification -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testing》: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规定了光伏组件安全认证中背板透湿率的测试要求。
GB/T 31034-2014 《光伏组件用背板技术要求》:中国国家标准,明确了光伏组件用背板的透湿率指标(如稳态透湿率≤5g/(m²·24h))。
ISO 21501-2:2007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 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 - Test method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of ceramic films - Part 2: Infrared sensor method》:适用于陶瓷基光伏背板的透湿率检测。
ASTM D1653-20 《JianCe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Organic Coating Films》:美国标准,用于光伏背板涂层材料的透湿率测试。
GB/T 1037-2021 《塑料 薄膜和薄片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杯式法》:中国国家标准,用于红外法的gravimetric法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IEC 62788-1-4:2017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panels -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 Part 1-4: Encapsulants - Test methods》:国际标准,涉及封装材料(包括背板)的透湿率测试方法。
ISO 18132:2015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 Gravimetric method with infrared detection》:国际标准,结合gravimetric法与红外检测,提高透湿率测试的精度。
红外水汽透过率测试仪:采用红外传感器检测透过背板的水汽量,用于测量稳态透湿率,量程0.1~100g/(m²·24h),温度控制范围10~85℃,相对湿度控制范围30%~95%,测试精度±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分析背板材料中的亲水基团,波数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可识别-OH、-COOH等基团的特征峰,辅助判断透湿路径。
红外热成像仪:用于可视化水汽渗透路径,温度分辨率0.1℃,空间分辨率10μm,可实时监测背板表面温度分布变化,定位渗透薄弱区域。
恒温恒湿试验箱:为透湿率测试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温度控制精度±0.5℃,相对湿度控制精度±2%,内部容积≥100L,支持长时间连续测试。
电子天平:用于辅助gravimetric法校准红外检测结果,称量范围0~500g,精度0.1mg,确保红外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材料试验机:用于模拟背板在弯曲状态下的透湿率测试,可实现0~180°弯曲角度,弯曲速率0.5~10mm/min,弯曲次数≥1000次。
紫外线老化试验箱:用于老化处理背板,模拟户外紫外线环境,紫外线波长313~340nm,辐照强度0.5~1.5W/m²,老化时间可达5000h。
热循环试验箱:用于模拟极端温度变化环境,温度范围-40~85℃,循环次数≥100次,升温/降温速率5℃/min,评估背板老化后的透湿性能。